七十年前,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伴随着解放战争的硝烟,一批光荣复转业军人开进了北大荒,点燃了第一把荒火,拉开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
回顾北大荒走过的七十年光辉历程,我深深感到北大荒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程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是一部开拓创新的历史,更是一部弘扬北大荒精神、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今天的北大荒,也可以说是三代北大荒人用血汗,甚至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北大荒,已变成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年生产商品粮超过四百亿斤,北大荒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奇迹。正如去年五月二十五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的那样:“黑龙江农垦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垦区农业机械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四,居世界领先水平。
我是一个纯粹的北大荒人,也是一个转业官兵的后代。北大荒开发的七十周年,我陪伴并见证她发展变化六十周年,直接参与其中建设工作四十三年。
一九五七年三月,我出生在红兴隆管理局的二九一农场。父亲是华东野战军步兵九十七师二九一团的一名山东籍战士。一九五四年开进北大荒,成为第一支成建制开发北大荒的部队。他们这个师的三个团,分别创建了铁力、二九○、二九一三个农场。
在我不到一周岁的时候,我随着父母来到了九三管理局。一九七四年我高中毕业分配到跃进农场。在九三管理局的十七年,当过农工、铸造工、木型工,宣传干事、武装干事、团委副书记,九三报社编辑、新闻科长。一九九一年调到总局党委宣传部,二○○○年总局搬迁到哈尔滨后,我又到总局文化委工作。二○○三年冬,筹建北大荒博物馆。应该说我在岗这四十三年,几乎都是在宣传文化战线工作。在工作中,我见证了北大荒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北大荒的文化艺术事业,是伴随着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同步发展壮大的。从一九五八年《北大荒文艺》在虎林县的牡丹江农垦局诞生,在国内外打出了“北大荒文学”的旗号。特别是由晁楣等人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北大荒版画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当时开发北大荒的宏伟史实,形成了一整套北大荒版画独有的表现形式,对当时的中国版画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北大荒版画艺术走向世界,最早博得了“北大荒流派”的美学称谓。
我是北大荒人的后代,我把对北大荒的热爱都投入到了所从事的工作中。我从一九七八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传记文学集《荒原随笔》《荒野灵音》等十四部。主编《北大荒全书·文学艺术卷》《北大荒作家散文百篇》等十部文史类专著。传记文学《北大荒的“管天人”》获中国第三届传记文学奖,散文集《生正逢时》荣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我还先后荣获省自学成才奖和全省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等荣誉,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曾作为全省森工和农垦系统的唯一代表,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传略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东北文学60年》《黑龙江文学通史》《黑龙江文学艺术名人》(第一卷)等辞书。现仍担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团委员、北大荒文联副主席、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
我从二○○三年筹建博物馆担任第一任馆长到去年退休,在博物馆工作了十三年。北大荒博物馆荣获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二十多项荣誉。目前有国家二级文物五套三十六件,国家三级文物三百四十件。
如今,我的父母早已长眠在这块黑土地上,我也把我的前半生献给了北大荒,我的儿子和儿媳也都在垦区工作,这应该就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最好践行。
我将把我的余生也都献给这片黑土地、我的精神家园——魂牵梦绕的北大荒!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