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是一所有着二十多个很小的校门但却看不到校牌与校名的大学。哈佛园校区历史悠久,大白天校园内总是人流穿梭,熙熙攘攘。在游客目力所及之处,除了偶尔能看到哈佛的校徽标示外,很难看到有醒目的“哈佛大学”字样的招牌。连校园内的各种建筑,包括图书馆,名字都镌刻在建筑物上,若不仔细观察,几乎看不出来,有时候,甚至需要认真辨认才行。因此,当你在哈佛校园内或者校园外的周围街上走了一遭,忽然看到有大幅的“哈佛”字样,且是个“书店”,自然会被其吸引。
是的,如果你碰巧从哈佛那个著名的、建于1890年的戴克斯特校门(Dexter Gate) 走出来,抬头望去,你就会欣喜地发现,终于看到了一个带有“哈佛”字样的金字招牌———Harvard Book Store。
位于麻州大道 (Mass Ave) 上的这家书店,门面上有一块金色标牌,上面书写着大大的字体,颇有中国风范,“哈佛书店”的字样醒目可见,自然吸引了无数到访哈佛者的目光。不少游客会进去走一走看一看,有的还要买上一本或者几本书作为纪念。而更多的人会在这个书店门前拍照或者合影留念。
这家书店建于1932年,有着85年的悠久历史,主要经营人文社科类图书,因经常举办名家讲座和签名售书活动而闻名。《福布斯》 杂志曾经把她列为世界著名书店之一。
然而,这座名为“哈佛”的书店,却与哈佛大学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的哈佛书店,坐落在著名的“哈佛广场”(Harvard Square)。如果从“哈佛书店”出来,沿着麻州大道往西走大约150米即到。
有趣的是,真正的哈佛书店,不叫“哈佛大学书店”。她有一个很独特的名字,叫The COOP (库普书店)。在其商标上,COOP是大写的字体,在下面才有小小的“哈佛”字样。其对外的公开名称即为“COOP”。这个名字取自“哈佛/MIT 合作社”( The Harvard/MIT Cooperative Society) 中的“Cooperative”一词的缩写,而且,这里还不能像很多公司那样写作“Co-op”,而是要使用单音,并连在一起写为“COOP”。
“库普书店”诞生于1882年,迄今已有135年的历史。如果追根溯源,其诞生地就在隔条马路对面的哈佛园中的学生宿舍。1906年,书店搬出校园,到了现在的所在地。1925年,书店经过了一次重建。现在,这里是“库普书店”的总部。由于“库普书店”诞生于宿舍,目标就是为学生和教师服务。1916年,她与哈佛相邻的麻省理工学院 (MIT) 合作,开始主要为两校不同校区的师生服务。现在,该书店由美国著名的“巴诺书店” ( Barnes &Noble) 来管理,早已成为全美最大的校园书店之一。
“库普书店”虽然不常冠以哈佛之名,但却带有哈佛之实。哈佛的深红旗帜总是在门外高扬。即便如此,匆匆而过的顾客不留心就会与她擦肩而过,但对于哈佛人和那些知道这个书店存在的人来说,却永远不会无视她的存在。
站在“哈佛广场”,人们所看到的“库普书店”就在麻州大道与布拉图街(Brattle Street) 的交叉地带,北邻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右边则是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街边小店。书店的临街区域没有门,而是一块不大的空地,两个大理石立柱格外醒目,给人敦厚的感觉。上面挂着一块不大的“库普书店”的标牌,两边总是悬挂着带有H字样的深红色校旗。空地的两端是封闭的书架,里面摆放着一些图书,特别展示有哈佛教授新近出版的著作。
推开书店沉重的大门进来,人们大都会感觉别有洞天。进入书店,书,自然迎面而来,书店的左右两边并不是特别宽敞。像所有书店,两边全部为书架和图书,书店中间和两边的区域都摆放了展示台,上面陈列着各类新到的或者经典的书籍,人们只能从两侧空地通过,或者在展示柜的空隙间穿梭。
但凡进入“库普书店”的人,最先看到的大概不是眼前的书,而是被书店那巨大的上下空间所震撼,抬头不见房顶,目光所及,更多会被二楼两侧所悬挂的哈佛校旗、校徽以及哈佛各个院系的院旗、院徽所吸引。那些无不带有统一的深红色但又设计各异的院徽院旗,在书香之中显得如此光彩夺目,一下子将人带入到了哈佛的世界之中,仿佛能够倾听到哈佛以及各个院系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如果按照进门后的正面方向去看,我把“库普书店”分为三个部分:前厅部分、后厅部分和右厅部分。这是哈佛书店的三个主要区域。
前厅是主展区,分为三层。这里的一层,因为客流量大,人来人往,总是有些拥挤。二层和三层往往最吸引人,也是我在哈佛时总爱去坐坐的地方。
书店二层的设计极为别致。她是个开放的环形,四周是走廊式环形书架连体,气势磅礴。在走廊上,除了个别地方摆放着展台外,大部分护栏区域,都陈放单人的桌椅,供读书人在这里阅读和歇息。你在这里看书、学习和工作,或者就是发呆,没有人会打扰你。前厅三层的主体区域,是我最常去的地方,因为那里主营学术书籍。
“库普书店”的前厅和后厅是连为一体的。其连接处在楼梯的北侧。这里也是前厅顶头的右侧。如果从旋转楼梯下来到一层左转,经过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通道,穿过去,就到了后厅区域。这里有不少艺术类图书。重要的是,这里还有通向书店右厅区域的唯一通道。右厅部分主要是一些儿童类和旅游类书籍。
右厅区域有个通向外面的店门,出来是一条小小的街道,叫帕莫街 (Palmer Street),在它的对面,就是“库普书店”的附楼。那上面镌刻着大大的“哈佛 合作社” ( Harvard Cooperative Society),但因为字的颜色与灰色的大楼相同,人们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
附楼分上下三层,是游客必到之处。附楼主要出售带有哈佛标记的各种纪念品,如笔、纪念章、水杯、钥匙串、哈佛校旗等等,还出售带有哈佛标识的各式衣物。你可以想象得到,这里游客盈门,大家都会在这里挑选一些带有哈佛品牌的各式衣帽服饰等作为纪念物。
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个区域走出去,也是一座大门,而这个大门,恰在布拉图街与帕莫街的交叉处。人们把这个大门,也当做是“库普书店”的正门。
在一条街道上,且在哈佛的对面,有着两家被冠以哈佛之名的书店,一个是真的,一个则与哈佛无关,这很有趣。记得刚到哈佛时,在收到的相关材料中,可以看到哈佛内部对于如何使用哈佛的校名与品牌,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但我一直也有个困惑,就是哈佛大学对于这个与己无关的“哈佛书店”是什么态度,两者为何能够相安无事,也未见出现过什么纠纷。很多哈佛教授也很喜欢这个“哈佛书店”。后来我在想,用历史或者说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是出于对于历史的尊重而听之任之,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解释。在我的认知中,哈佛在很多方面都相当保守,特别在对于历史的尊重及其对历史遗产的传承上,其执着与坚守超乎人们的想象。
但真正令我感慨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品牌超过一切的时代,甚至品牌就是质量与声誉的同义词的今天,“库普书店”———这个真正的“哈佛书店”,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在那里”。不事张扬,也不做过多的宣扬,甚至,她对自己的定位,也主要确定为自己的师生与校友服务,似乎不谋求其他。
“库普书店”实行会员制,凡是哈佛人都有资格申请。从她诞生之日起到2014年,会员费用为1美元,从未改变过。我2013年在哈佛时,因为经常购书的缘故,自然要成为“库普会员”(The COOP Membership)。在2014年前,会员购书购物实行年度优惠退款制。2014年之后,这一传统的优惠退款方式被取代,转为所有会员在“库普书店”购书购物打九折。但会员卡,每年需要延续 (renew)。现在我只有到了每年的寒暑假才能再回到哈佛去看看,因此更新并不及时。但每次到了“库普书店”购书购物,只要出示“库普卡”,即便是过了期,工作人员也会自动为我延期,在电脑上做个记录即可,并不需要其他手续。
今天的美国,因为亚马逊等网络书店的空前发达,使得众多实体书店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倒闭者无数。在美国很多大城市,包括西雅图、纽约、波士顿,我多次见过身处各种大型购物中心的大书店撤柜歇业,从此销声匿迹。作为喜欢逛书店也喜欢在书店购书的读书人,一段时间之后,突然看到那么熟悉的大书店就此人间蒸发了,就是不为此伤感,也会感慨万千啊。
现在,这种实体书店的生存危机,也已经波及到了中小城镇。今年寒假期间,到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的家乡小镇康科德一游,在那里见到了“康科德书店”(The Concord Bookshop)。在这座建于1940年、有着75年历史的中等规模的书店的前后两个门上和室内,我都看到了写在A4纸大小纸张上的“告示”:“如果您在这里看到了想要的书籍,拜托您在店内购买,这样才能让我们这座书店留在这里。”类似这样的“告示”,我在其他书店也看到过。是的,如果大家都从网络上购买图书,那么,实体书店的关门歇业,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我对书店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乃至危机感到无奈,但就其未来命运而言,我也并不完全悲观。今天,书店已不仅仅是人们购书的地方。她也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风景,一个城市的坐标,或者是一座城市的地标式建筑,就像“库普书店”那样。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在现代媒体高度发达和信息炸裂的时代,早已被人抛在了脑后。“库普书店”沿袭着历史的传承,既没有过多使用“哈佛”的威名,也没有做过多的宣传。她只是默默伫立在那里。但这种沉默,因为有了人的存在,却具有了一种无声的力量。
只要哈佛在,只要哈佛校友在,只要读书人在,“库普书店”就会永远在。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