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生活的歌者,岁月的见证

2017-12-07 09:43:53 网络

晓雪的回忆录出版了,我很为他高兴。晓雪是我十分尊敬的193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诗人中的一位,他的生日很好记,出生于1935年1月1日,今年是2017年,他已经是82岁了。值此高龄笔耕不辍,出版了这部人生和文坛的回忆录,真是可喜可贺。

可以说,晓雪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作家和诗歌评论家。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时间跨度长达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写下了抒情诗、山水诗、爱情诗、哲理诗一千多首,出版了9部诗集,长诗《大黑天神》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晓雪诗选》获得过全国新诗(诗集)奖,其次,他是一位重要的诗歌批评家,多年以来,他的视野不仅眷顾云南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学,还将视线投射到全国和世界诗坛,写下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加起来字数有二百万字以上,结集为多部评论集和序跋集出版,影响深远;另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组织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中联系团结了云南边陲的各民族作家诗人,参与组织了很多大型文学活动。可以说,晓雪在建国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是一位不可被忽视的白族优秀代表性诗人和作家,在中国多民族文学史上,同样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晓雪原名杨文瀚,青年时就显露出写作的天赋,成名很早,还在1950年代初期,他就表现出了写作的才华和潜质。后来,他从云南负笈东去,在长江边上的珞珈山一所著名大学——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56年年仅21岁,就写成了一本研究艾青的评论著作《生活的牧歌》,1957年在北京正式出版,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轰动,也引发了持续的关注和讨论,要知道,这部研究当代诗人艾青的长篇评论,是第一部研究当代诗人的专著,殊为不易。我想,这与他少年时期就展露出文学的天赋是分不开的。可以想见,21岁的晓雪还没有从武汉大学毕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怀揣文学理想的青年。那时的他风华正茂,激情澎湃,聪慧敏感,又有着理性思考的能力,在当时能写作出这样一本全面评价20世纪中国伟大诗人艾青诗歌的整体创作,也绝非是偶然的,这也应验了那样一句话,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预留的。

从武汉大学毕业之后,晓雪还有到北京《文艺报》工作的机会,但他毅然回到了故乡云南,扎根于这片七彩的文学大地,在这一方热土上呼吸着芬芳的空气,赞颂着这块土地上美好的人民。在云南工作期间,他曾在省委宣传部担任文艺处处长,后来担任云南文联副主席,云南作协主席,可以说他经历了20世纪后半叶直到今天的沧桑岁月,无论是灵魂和肉体都无数次地得到过洗礼和锻炼,同样,生活与历史也给予了他这位乐观坚韧的梦想者应有的奖掖和回报,最终,他一路走来,给我们大家以及他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奉献出了这样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长篇回忆录,可以说这也是他半个多世纪心路历程的宝贵结晶,其文中的喜怒哀乐以及甜酸苦辣,毫无疑问都是他所经历过的那一切的真实写照。

这部回忆录,是晓雪在80岁高龄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写出的,可见他对这本回忆录是如何的重视。我在前面说了,他年轻时写出《生活的牧歌》这样极富才华的文学评论专著,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名字也开始被文坛和读者所熟知,当然不幸的是,也给他在后来的“反右”中带来了厄运。令人感动的是,他始终对生活和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特别是作为一个诗人,无论在个人境遇还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他都始终保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新时期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就像是重放的鲜花那样,他不仅一展歌喉,继续写下了温暖、动情、优美的大量诗篇,特别是他在云南文联和作协担任领导职务,经历了多个岗位,是云南文联和作协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云南文学艺术的发展,为云南各民族作家诗人的成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长期担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的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民族文学》杂志社的编委,同样为中国各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付出了智慧和心血,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的设立,《民族文学》杂志社的创办,他都是重要的推动者之一。同时,作为诗人和诗评家,他和艾青、臧克家、郭小川、贺敬之、冯牧、王蒙、玛拉沁夫、袁鹰、邵燕祥、李乔、谢冕、张炯等当代重要诗人、作家、评论家都有着密切的交往,毫无疑问他是一位生活在云南,但其文学经历却不限于云南的重要诗人、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从这部回忆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从1950年代开始,他就经历了很多重要的文学事件,因此,这本回忆录,可以说是一个诗人对时代的见证,同样也是沧桑岁月给他的一份特殊礼物和馈赠。

这本回忆录从晓雪的个人角度,从1950年他从事写作写起,横跨60多年的长度,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学记忆。我知道,晓雪有一个十分好的习惯,就是每天坚持写日记。这本回忆录,就是根据他的日记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的,所以这本回忆录具有很强的时间感,其基本内容大都来源于自己当时的记录。可以说,这本回忆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其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都是不可多得的,可以肯定,这部跨越60年岁月的回忆录文本,将给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及一些重要事件的研究提供一份独到的佐证和参考。当然,我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任何文学回忆录都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包括对一些重大历史和事件的看法,有时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一个回忆录的书写者,其书写角度和审视事物的维度也是不尽相同的,有时甚至对某一个事件和人物的记录,在另一个人的回忆录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以为我们要以这样的一种心态来对待一本回忆录,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也只有这样我们也才可能拨开岁月和生命织就的幕帘,看见已经远远离我们而去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永远沉落于时间深处的故事。

细细地读下来,可以感觉到,在这本回忆录的写作中,晓雪以一个诗人的浪漫情怀和细腻生动的感情笔触,以人性的博大丰富,来拥抱和书写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和岁月。从文中可以看到,他没有为自己遭受的困厄感到沮丧万分,相反,他身处逆境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生活,赞颂生命中的美和善,他始终在文学创作、生活和自我内心之间寻找一种乐观和平衡。因此,正是由于这一他自身具有的品质以及心态,他在书写这本人生回忆录的过程中,力求在文本中尽量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还原成具有现场感的历史情境。读这本回忆录,晓雪的诗人气质无处不在地蕴含于流畅生动的文字中,许多段落哪怕写的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但也透露着鲜亮而不悲观的色彩,这就像多彩的云南一样,这片多民族生活的土地从古至今养育了无数优秀的儿女,毫无疑问,作为诗人的晓雪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我以为一个对母亲大地没有感情的人,一个对自己的民族和这个时代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去写这样一本袒露个人内心复杂情感,或许还会带来是非争议的回忆录的。但我相信这本可观、可感、可叹、可读的回忆录,一定会给每一位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作为回忆者和见证者的晓雪,对其生命历程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他与这个时代不离不弃大半生的肺腑留言。这本回忆录有多大的价值,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但我要说的是,这本回忆录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纪实性见证,一份独特的参照性文本,一本以心血写就的灵与肉的记录。为此,我要向他表示由衷的祝贺,并祝愿他健康长寿,永远诗心不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