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铁饭碗泥饭碗

2017-12-13 08:00:58 网络

才到年底,各大高校中校园招聘的硝烟,便已越来越浓。此刻,来年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应届生们,都不约而同地考虑同一个问题——找一份工作,谋一个职业。

从事一种职业,对于一个人来说,首先是谋生的手段。所以,中国人常常将所从事的职业形象地说成是“饭碗”——靠它来吃饭,养活自己。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曾几何时,人们都想找一个“铁饭碗”,入职一个好的单位或部门,工作稳定,收入无忧。那些不稳定、收入堪忧的职业,则被称为“泥饭碗”。今天,随着改革向深层次推进,“铁饭碗”和“泥饭碗”之间的绝对界限早被打破。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跳槽”成为一个越发常见的词。从前,人们往往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现在则未必如此。这说明社会提供的职业种类越来越丰富,尤其在大中城市,人们有更加多样化的就业选项。人们的主观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在年轻一代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他们不再被“一份工作干到退休”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对于当下正在从事的职业,如果感到不适合自己或不满意,可能直接就“另谋高就”了。

很多传统职业已不能完全用“铁饭碗”或“泥饭碗”来定义,一些新兴职业就更难以如此归类划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饭碗”更多了。当今社会到底有多少种职业?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审议并颁布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职业分类结构为八个大类、七十五个中类、四百三十四个小类,共一千四百八十一个职业,新兴职业层出不穷。十年前,衡器装配调试工、汽车玻璃维修工、工程机械修理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助听器验配师、豆制品工艺师、化妆品配方师、纺织面料设计师、生殖健康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十个新职业,就正式成为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确认的第九批新职业。近些年,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之下,又催生出很多新的职业,比如,软件工程开发师、大数据分析师、新媒体编辑、快递员等,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已成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的重要部分。

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职业选择。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发布的报告中称,未来全球大概有三点七五亿人口将面临重新就业,中国占一亿。其中涉及创意工作、技术类工程师、管理类及社会互动类的岗位需求增长明显,因为机器还无法在这些领域取代人类。另一方面,那些在可预测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部分岗位,需求将下降明显。

新职业的兴起,还影响到人才的培养。事实上,随着社会职业的变化,高校专业也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精准地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比如,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此相关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这两年部分高校就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6年,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率先设立该专业,今年,第二批成功申请该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也开始正式招生。

在物质生活不丰富的年代,职业对个人的“谋生”意义很是重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现在,人们对于职业的寻求,已不仅是为了找一个能够吃饭的“饭碗”,而是为了更多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因此,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人们往往很慎重,都想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好的发展前景的职业。于是,网络上出现了“未来最热门十大职业”等诸如此类的说法,引导人们进行职业规划。在这样的引导之下,“热门职业”受到追捧,“非热门职业”则少人问津。我以为,诸如此类的说法可以参考,却不必全信。毕竟,对于未来我们可以预测,却很难做出绝对准确的判断。何况,在职业“冷热”变化的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变化。在选择职业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自己的专业技术、才能、本领、特长,是否能在这份工作里派上用场,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职业可以成就一个人,让他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长,但是反过来,我们是否能够期待,个人的努力能推动一种职业甚至一个行业的进步和成熟?

相比上一辈人,现在的年轻一代无疑是幸运的。时代为他们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机会,社会为他们开辟着越来越广阔的天地。“饭碗”的种类愈加丰富,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能够尝试多种可能性。对于个人,说到底,“饭碗”是铁或是泥做的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首先要做的是不断地提升自身,惟有自己强大起来,才会在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从容地适应社会变化。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