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太仓距离上海这么近,从上海一弯就过来了。也没有想到太仓这么好:城市里干干净净,没有太多人,因此就没有多少喧哗。这座城市从面上看,就比较富足,气质娴雅,城市面貌有些欧美发达地区的样态,不急不躁的。即使是古镇也是真古镇,小桥流水,店铺林立,当地的民俗和小吃都是好的。穿行在这江南小镇上,我不知道怎么就想起来了徐迟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江南小镇》的记述来。
我在古镇上的一家小店里买了一个实木笔架,几百元却雕得十分复杂,是慢工出细活的东西。
太仓太仓,大仓也,我想,这里一定是和太仓之太,比大字多一点,这多一点就有很多故事了。春秋时,吴王在这里建立粮仓,因此得名。后来宋元时代,这里继续作为码头和屯粮之地,因此太仓天下闻名。
在太仓的郑和公园,下午的时光,非常静谧。因为是双休日,公园到点了,没有一个游人,只有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在偌大的公园里穿行。绿草茵茵,到路边有青黄一片即将熟透的麦田,下来去摘几颗麦穗,揉碎了将麦粒放到嘴里,可以尝到麦子的新鲜滋味。我告诉朋友,这样可以嚼出面筋也就是口香糖呢。朋友们相信了,都开始嚼麦粒了。远处,是一个货物集装箱码头上的吊塔林立,和造纸厂的一排排烟囱,显示了现代企业和传统历史的某种奇妙对接和呼应。
在郑和公园里,一汪湖水边,一艘巨大的木船模型,传说就是郑和指挥下西洋的宝船的样子。按照一比一大小复制。郑和的塑像则非常高大,在水边站立,凝视远方,似乎还在等待着远海的召唤。太仓据说是郑和多次起锚之处。他的船队从这里出发,走到了遥远的南亚、北非和东非海岸。
我对郑和几次下西洋很感兴趣,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包括他使用的宝船、船队的情况、补给来源、在航海时使用指南针和牵星术──一种依靠测量星星和星星以及与海面的夹角距离的古代航海导航技术──这也是中国人的发明,牵星术,记住这个诗意的名字,郑和他们就是依靠这种技术,在苍茫的大海上也没有迷失方向,一次次出海远航,然后又从遥远的地方返回故乡。
据史料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第一次是永乐三年冬天,也就是1405年冬天,他率领浩大船队,从太仓浏家港起锚入海,向东南亚、南海、马六甲方向而去。浏家港在元明时代,是闻名天下的港口,号称天下第一码头、六国码头。
我们来到了传统浏家港所在的附近,从江边上,眺望远处的崇明岛。从这里看去,长江江面开阔,崇明岛的边缘像一堵矮墙一样在远处浮现。一艘艘大船来来往往,开始向着大海的方向进发。
可以想见,郑和意气风发,带着永乐皇帝的旨意,前往大海中隐现的传说中的国度进发,显在目的是要宣扬大明的国威,潜在原因据说是去寻找永乐皇帝朱棣的那个不知所终的侄子──建文帝的下落。
于是,从1405年在这里起锚,郑和七次出发,最后一次回来是1433年,就在归来的途中,郑和病故。可以说,郑和是死在旅途中的。
几百年过去了,现在来看,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最新战略之下,郑和下西洋则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分别由张骞和郑和作为象征性人物在牵引,在他们的身后,站着汉武帝和明成祖朱棣,站着雄才大略的最高领导者,而在他们的后面,则站着国家,站着这个国家的人民。没有雄厚的国力、远大的雄心、开疆拓土的坚定的信念,成就不了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一带一路”。
如今,“一带一路”的内涵带有了中国来引领新的全球化浪潮的意味。这是全新的内涵,可能很多国人还并不能切身感受,但这一战略已经开始行动了。
郑和七次下西洋,贸易活动十分兴盛,依赖的则是明代发达的造船业。如今,我国是世界造船业大国和强国,几十万吨的油轮分分钟造得出来。那么,郑和的宝船,有多大呢?据专家研究,宝船载重量最大为2500吨,排水量为3000吨。这是很可观的数字了。那么,郑和下西洋,他的船队有多少人呢?多达两万七千多人。如此浩荡的船队行驶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一直到达非洲红海,这样的规模绝对是壮举。
郑和航海一定使用地图。他使用的航海图叫做《过洋牵星图》,罗盘指示方向,而使用“更”这个概念来计算路途。通常,一“更”有五十里、六十里之说。在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郑和所使用的航海图有很高的赞誉。
而郑和使用的航海技术,还包括了船位的测定、导航(包括陆标导航和天文导航)、季风的利用、驾驭风的技术,航海罗盘经和牵星板,这一系列航海技术在今天来回顾,都是令人惊异的。伟大的中国人创造出那么多辉煌灿烂的文明和科学技术,我们的文学艺术也是非常丰富多彩,文化自信在郑和身上具备,那么,在六百年之后我们的身上更应该重现。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重大,首先,他下西洋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还要早,是地理大发现的前奏。比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也早九十多年,比1519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要早一百多年。从规模上讲,第一次、第三次、第七次郑和下西洋的规模都在两万人以上,第二、四、五、六次的规模也在一万人之多。这都是欧洲那些早期航海家船队所不能比拟的。郑和下西洋,建立了中国的海上交流网。从地理学意义上说,郑和下西洋,也是地理学意义上的新里程碑事件。同时,郑和也带去了中华文明的种子,在路途中播撒。如今,这一路上还有郑和庙等遗址存在。
在太仓,念想着郑和下西洋的种种传说,远眺崇明岛的身形,附近上海如同一座巨大的岛屿的浮现,洋山港作为深水港的故事,舟山经济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新的国家战略的实施,这里面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需求、文化景观和人类故事,都将以新的面貌展现。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