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探访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 赏宋徽宗《宣和殿蛱蝶图》真迹

2017-01-17 23:59:38 

探访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 赏宋徽宗《宣和殿蛱蝶图》真迹

  据兰州日报报道 ( 记者 肖洁 马艳玲 )恐龙足印是什么样子?宋徽宗的《宣和殿蛱蝶图》美如斯,巨幅的“敦煌写经卷”叹为观止……去年年末,记者走进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探秘寻宝,除了关注藏品,更了解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受百年学府深厚的文化底蕴。

  馆史追溯到三四十年代

  “我馆刚入选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首批示范性博物馆”,一见面,馆长张胜利就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记者,跟随馆长的脚步进入博物馆,蒋介石、孔祥熙、于右任、陈立夫、张治中、孙科等民国政要的题词赫然映入眼帘,透露出这所百年老校厚重的历史底蕴。在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先生题写的校训“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前,馆长张胜利向记者介绍了这家博物馆的历史和特色:西北师范大学开展文物及各类标本展示的时间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校务汇报》第七十二期“四十二周年校庆纪念专号”中有这样的记载:在1940年12月17日,西北师范学院及北平师大成立四十二周年校庆纪念会上,院长李蒸主席在报告中提到:“开放学校及举办成绩展览……今天开放的有十个展览室,特别要报告的是古物展览室,因为西北发掘出的许多文物反映出先民文化与历史遗迹……”如今的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是省内仅次于甘肃省博物馆的综合性博物馆,有各类藏品近万件,现设有校史馆、历史文物、甘肃彩陶文化、古代书画艺术、动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与地矿标本等六个基本陈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甘肃大地“丝绸之路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

  “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史,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史,”张胜利向记者娓娓道来,西北师范大学肇始于上世纪初晚清政府进行的一系列“废科举,办新学”的教育改革“新政”,是全国创办最早的十余所高等院校之一。是西迁后由西北联合大学分出的“五朵金花”之一(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抗战期间独扛全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大旗,辗转于黄河岸边、根植于陇原大地,保留播撒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火种。博物馆中的校史馆展示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坚实的历史足印,也是甘肃现代教育的奋斗史。

  美术教育事业贡献巨大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有个“靓点”——古代书画作品的收藏在甘肃省各级博物馆和全国高校博物馆中位居前列。这些书画艺术作品时间跨度可达上千年,共计展出自北宋、元、明、清至民国等古代及近代诸多书画艺术大家的艺术珍品30余幅。“从北宋宋徽宗到近代吴昌硕的作品我馆都有,书画艺术与甘肃地域办学特色有关,我们学校设有美术系,第一任系主任是吕斯百,第二任是常书鸿,我们的美术专业在甘肃乃至在西北奠定了基础。”张胜利对记者说到。

  走进书画展厅,悬挂在玻璃柜中的一幅幅古代艺术珍品,正用它留存的色彩,为我们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有郭熙(北宋)《山水小品》、宋徽宗(北宋)《宣和殿蛱蝶图》、文徵明(明)《石湖观景》、仇英(明)《汉武帝巡猎图》、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书法作品及吴昌硕《芸窗清宫图》、《牡丹》等;而且还有许多近现代著名书画艺术家作品,如徐悲鸿《苍松》、齐白石《虾条》、李可染《梅花牧牛图》。馆内还收藏着一批具有浓郁甘肃地方特色的书画艺术作品:肃府本《淳化阁帖》拓本,祖本是宋太宗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集内府所藏历代墨宝,编撰汇成的我国第一部大型书法帖。肃府本为明朝肃王府在兰州翻刻的版本,是书法界公认的现存时代较早,摹刻较精,而又保存完好的一部书法帖拓本;明代陇上名臣彭泽的著名书法作品《坚苦》;唐琏的绘画作品《山水》。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书画展厅我们还看到了吕斯百、常书鸿、黄胄等从教于西北师大美术大家的作品,吕斯百、常书鸿二位美术大师曾先后担任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系主任,他们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殊价值的文物件件珍品

  “绝对年代:距今约8亿年,产地:甘肃酒泉”,在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看到叠层石标本的这张“名片”着实让记者惊叹一番。“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展品与甘肃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结合紧密”,张胜利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博物馆的一个突出特点。

  丝绸之路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物陈列展展示了甘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件较为“特殊”的文物——万历深沟儿墩碑。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因为它是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甘肃省首任博物馆馆长何士骥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师大本土主持发掘出土的。“深沟儿墩碑”是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的一件珍贵文物,它详细记录了墩军人数、武装器械、生活用品、家具配给等情况,其详细程度至于碗筷,为专家学者研究明朝西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何士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专攻古文字学和考古学,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系主任。1947年8月,何先生专门在《和平日报》上撰写《十里店新发见之墩军碑》予以介绍,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命起源和进化的依据,古生物化石与地矿标本展展示了甘肃这片热土在距今6亿年-200万年前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这是距今约1.1亿年的‘恐龙足印’化石,为亚洲室内馆藏最大‘恐龙足印’化石。这是铲齿象化石,远古时期甘肃大多地方是暖温带海洋性环境,气候温暖湿润,各类古动植物蓬勃茂盛,繁衍生息着恐龙、铲齿象、库班猪、和政羊、三趾马等动物。”张胜利指着一件件化石标本向记者一一介绍。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