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波省首个内水水域水下考古项目——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圆满结束。在这次考古调查中,我市考古队用上了多项高新技术,大大方便了水下考古调查活动。据了解,近日进行的四川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高科技设备均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了解,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是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统筹指导与合作推动下,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队实施。水下调查之前,考古队搜集、整理了上林湖越窑遗存已有的考古成果与相关历史文献、古旧地图、口碑资料等。随后,考古队员们利用多旋翼飞机低空航测与三维激光雷达扫描,精准获取了后司岙陆域的地形地貌与空间格局等基础地理信息。接着,运用多波束测深仪、侧扫声呐和磁力仪,获取了上林湖水底地形地貌的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平面声呐图像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考古队采用浅地层剖面仪与探地雷达,探测了各类疑似水下遗存的地层剖面,同时采用地质钻探取样,进一步了解、验证其地层剖面与包含物等基本情况。最后,水下考古队员潜水作业。在水下,考古队同样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设备帮助自己“探宝”。潜到水下后,队员们运用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声呐、二维成像声呐和双频识别声呐开展水下定位、测绘等工作。据了解,其中探地雷达、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潜水员手持声呐、DIDSON双频识别声呐的运用以及水陆一体化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生成,在我国水下考古均属首次。
据了解,调查活动从2016年11月持续到12月底。通过调查发现了凸露于现存湖床表面的多处圆形窑炉、近现代沉船、建筑基址、道路、水下台地以及古水坝、疑似古河道等类型丰富的水下遗存,为研究古上林湖的地形地貌、水位变迁、聚落分布以及古代上林湖越窑产品的水路运输等提供了珍贵资料,也为我市“海丝”申遗再添佐证。
据了解,不久前,四川启动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时,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出水文物坐标,同时利用三维成像和航拍技术采集文物信息。“丹东一号”(致远舰)水下考古,也是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得到发掘。
上林湖水底地形地貌三维数字模型。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