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如何迎接“美术馆时代”永怀虔诚的工匠精神:唐卡艺术对当代美术创作的启示

2017-01-21 14:07:23 

  唐卡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被人们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月7日,由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国美术馆、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自治区文联共同主办的“天上西藏·西藏唐卡艺术精品汇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作为中国美术馆的援藏项目,展览得到了文化部的大力支持,西藏当代美术家和唐卡艺术家创作的大量唐卡艺术精品获得集中展示。它反映了近年来西藏唐卡艺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也呈现了当代藏区唐卡画师新的创作风貌。除了制作工艺和技法的传承与创新,这一特殊绘画形式还会给汉地的艺术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继承传统技法,呈现个性探索

  据西藏美术院常务副院长拉巴次仁介绍,这次展览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目前唐卡艺术的创作水平,技法上既有对传统勉唐、钦则、噶赤、齐吾岗巴、帕赤五大画派的传承,也有对现代绘画技法的借鉴与融通。参展作品画风严谨,用笔细腻,铺色沉着厚重,在风格上各具特色。虽不乏老一辈唐卡艺术家的创作,但大部分出自近年涌现的新生代藏族唐卡画师之手。

  夏鲁旺堆是参展画家之一,他历时13年完成的唐卡作品《确吉坚赞与两尊护法》(又名《十世班禅大师》)曾于2014年获得首届唐卡艺术作品展金奖。在本次展览中,除了这件知名作品外,他的另外三件作品《绿度母》《文殊菩萨》和《米拉日巴》也参与展出。他表示,此次参展的作品虽然都是传统唐卡,但在遵循基本法度不变的前提下,这些作品无论从色彩、构图还是细节,都能体现出近年来的探索创新。

  在艺术特性方面,藏族唐卡受传统法度规范的影响,在整体风貌上表现出一种同一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藏民族每个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都有着鲜明的共性,作者和观者以共同的审美观来接受唐卡作品,群体与个体融为一体。它的浓厚民族特色体现于画面上强调“多、全、远、细”,也就是说在唐卡画中内容纷繁丰富,观者在画前可望、可游、可居,能远观,也能近看。唐卡艺术在构图上也非常别致,画面不受时空的限制,不管是在鸿篇巨制还是精巧画幅,都能够自由表现不同的时空关系,上为天堂、中为人间、下为地界的三分法构图是十分常见的。《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认为,这次展览在唐卡绘画技法对传统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给予当下的美术创作很多启示。“用线是中国画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些唐卡作品中的线条都细精有力,在当下的中国工笔画创作中很少见到。此外,唐卡可以画得很工整,但不俗气,同时还特别耐看,这体现出唐卡画师概括物象能力之强。通过用线、凹凸法的渲染、渐变等传统绘画技法的有机结合来表现画面,是唐卡艺人特有的重要技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说:“这次展览的作品整体呈现出色调清新、艳而不俗的面貌,同时也体现了藏区唐卡艺术家受当代内地画家审美趣味的影响,比如更讲究色调、构图也更丰富,出现了不完全对称的构图等。人物动态也较以往要活泼,在细节描绘上各个人物有了一定的表情。不同画师创作的表情也有一点微妙的变化,这时候艺术家的个性就无意识地流露出来,也透露出当今时代画家们对个性的追求。这时候唐卡不仅具有宗教功能,画师在创作时也有意无意地考虑了审美效果,体现出唐卡艺术在时代影响下审美趣味的变化。”

  在藏传佛教造像中,一方面佛教为造像艺术提供了永恒的题材与法则,另一方面也可看到因藏族画师们对造像量度与美的不同理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人风格,赋予了藏传佛教造像美学的多样性。拉巴次仁算是一位“学院派”代表,此次也有唐卡作品《格萨尔王》参与展出,这幅作品是与另外两位西藏民间画师次仁旺加、平措扎西共同合作完成的。“我虽然专业不是画唐卡,但现在唐卡艺术的发展需要一些创新的东西。”他说,这次与两位优秀的民间画师共同创作,不同想法有碰撞有沟通,最终完成了这部“现代与传统融合、十分具有特点”的作品。

  紧密联系现实,体现时代精神

  藏族唐卡作为一种绘画样式,其鲜明特点是与藏区人民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性。西藏唐卡的题材涉及多个方面,除了体现宗教信仰的题材外,还有大量取材于西藏社会历史和生活习俗的历史画和风俗画,也有许多反映藏族天文历法和藏医藏药的唐卡。此外,唐卡在西藏社会上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社会名流大都珍藏有数量不等的传世唐卡,平民百姓或出于信仰,或为了某种纪念也要聘请画师绘制唐卡供奉,在寺院里唐卡更是必备的庄严之具,每个殿堂甚至僧舍都会悬挂数量不等的唐卡。

  唐卡在西藏民族生活中作为崇拜、祈福的符号,比一般的绘画和艺术品有着更广的群众性和传播能力。唐卡的风格多元且流派众多,并在材料、造型、程式、色彩、装帧、展示形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如同汉文化中的中堂画一样,唐卡已经成为藏族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小可认为,唐卡以绘画的形式与藏族牧民的生活方式如此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作为藏区人民大众精神的表达与展示。

  尚辉说道:“唐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此紧密地关联着藏区人民的日常生活,这一点在我们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一方面是藏传佛教宗教信仰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与唐卡中佛的形象、神的形象以及一些佛教故事的塑造有关。”这也提示我们在审视当代美术的发展之时,应当将绘画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予以进一步的考量。

  纯粹的创作状态,远离浮躁

  王镛表示,今天的唐卡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样式相比已经有了新变化,但最根本的精神被保留了下来,就是对艺术的虔诚心态和唐卡画师的工匠精神。展厅内,静态展览之外,还有年轻的藏族画师现场演示唐卡的制作过程。“唐卡绘制有极为严苛的要求,程序非常复杂。制作一幅唐卡,短则需半年,长则需要十余年。”其中一位画师扎西说,“在绘制唐卡时,心要静,不能受太多其他事物的干扰,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是有诚心的。”扎西的整个家族都绘制唐卡,他是继爷爷和父亲之后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从11岁开始学习,现在已经21年过去了,在这21年中,除了每周的星期天外,每天都在画唐卡。这就是一个藏区唐卡画师的日常。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