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是古蜀文化的重要遗产。今年7月,为响应校团委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由东华大学人文学院10位法学15级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针黹绣蜀韵,线系华夏情”成员,经过28个小时火车的颠簸,来到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了解、调研和探索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的魅力。
隶属四川成都的郫县被冠以“蜀绣之乡”的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蜀绣发展基础。所以,实践团将郫县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主要研究地点。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民意调查、寻访调研、亲身体验和深入访谈四个方面进行。
民意调查,感知社会文化气息——寻民所想
实践团成员在实践前期和中期分别在线上线下发放“蜀绣的传承与发展”相关调查问卷,针对蜀绣的知名度、传播力度、传承现状、未来展望和期许等问题,进行社会普遍调查和研究。同时,队员们前往蜀绣纪念品商店,现场调查蜀绣相关纪念品的销售情况和商品质量,进一步探索蜀绣在四川省当地的普及度和社会知名度。
寻访调研,接受文化艺术熏陶——叹于精妙
实践团成员分别来到蜀绣公园、邬学强大师工作室、天府蜀绣博物馆、孟德芝大师工作室、蜀锦织绣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馆,进行实地寻访。在工作人员、负责人和国家级蜀绣大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蜀绣的历史文化背景、针法刺绣技艺特色、发展现状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芙蓉鲤鱼》、双面绣《泼墨荷花鲤鱼》、立体绣《文君熊猫》……实践团成员惊叹于蜀绣精美绝伦的巧妙构图和刺绣技术,将蜀绣经典传统作品——鲤鱼,展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乱针绣的风景画让队员们赞不绝口、啧啧称奇;双面绣的各项技艺更让他们止不住地赞叹蜀绣的独特与精美,深深沉浸于其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之中。原本只是怀揣好奇心而来的队员们,对蜀绣逐渐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欣赏和喜爱。
亲身体验,挖掘蜀绣艺术魅力——感针织情
在调研学习过程中,经过理论奠基,实践团成员于七彩绣坊和绣娘亲密接触,学习蜀绣基本针法,亲自动手操作,感知蜀绣的魅力和制作精湛蜀绣工艺品的不易。
在与绣娘们的深入交流中,队员们更进一步融入她们的蜀绣生活日常,无论是前期的穿针引线、描摹构图,还是灵活运用不同针法和选择不同颜色材质的绣布和绣线,每一步对于完成最终的蜀绣作品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成员对蜀绣的认识开始逐渐立体,也对蜀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绣娘的艰辛刻苦所惊叹与感动——原来真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在一个城市的角落里,因为喜欢和兴趣,做着自己的想做的事情,无关名利,只为本心。至此,成员们传承和发扬蜀绣文化的迫切心情愈来愈浓厚。
深入访谈,探索巴蜀文化精华——寻大师迹
了解至深处,实践团成员对国家级大师、手工艺人和相关政府部门就蜀绣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在访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蜀绣是如何由盛而衰,又如何由衰而渐盛的过程,为成员们深入了解蜀绣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国家级蜀绣大师——孟德芝女士讲述了她对蜀绣从单纯地接替母亲事业到逐渐由衷热爱,到成为国家级大师的经历,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蜀绣人才,其工作室——梦苑的创立,取“圆梦”的谐音,圆其当初的教师梦,让所有实践团成员为之感动。临走时,双方互相赠送了礼物,孟老师赠予实践团成员精美的蜀绣画册,而成员们则回赠东华大学明信片。
杨德全女士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现任四川省成都市蜀绣厂厂长、研究所所长,乃蜀绣大家之一。遗憾的是,由于事务繁忙,实践团成员没能过多与杨德全大师进行详细交流。但与其工作室的学徒、绣娘、工作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的对话,已经让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今蜀绣传播发展的瓶颈,深感艺术工作者之不易收获巨大。
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协助。实践团成员还与郫县安靖镇政府相关人士取得联系。通过采访了解到,郫县作为蜀绣之乡,政府在各方面都力推和支持蜀绣的发展和传播,为其增加绣娘数量、提高技艺、扩大发展平台等方面,提供了相当大的物质、资源、精神帮助,致力于将蜀绣和蜀绣文化世代传承、广泛传扬。
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使实践团成员对于蜀绣的情感也愈发深刻,蜀绣之美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在实践调查过程中,队员们也丰富了自身知识文化内涵,拓宽了眼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