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过年竟然这么讲究 这些春节的习俗你都知道吗?

2017-01-26 10:27:53 

  中国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期间每天要干些什么都有着清晰的规定,所谓的年味,也都是从一个个习俗中散发出来的。

  春节虽然是指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但习惯上人们的过年活动往往进入腊月就已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并馈送亲友。《东京梦华录》卷十明确记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过年竟然这么讲究 这些春节的习俗你都知道吗?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祭灶,送灶王爷上天,到除夕夜再接新灶王回来。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腊月二十五要“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七要洗澡、洗衣。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过年竟然这么讲究 这些春节的习俗你都知道吗?

  正月初一通常从半夜子时算起。子时一到,就开始“接神”,从此夜里不许熄灯。接神一般是接财神或喜神。接神仪式是向财神或喜神的方向行百余步,焚香叩拜,然后挑灯引路,接入家中。伴随着张灯接神,还要燃放爆仗送年。而且在凌晨首次打开房门,当即就要在庭前燃鞭炮放爆仗,以辟鬼邪妖祟,名之为“开门爆仗”。

  随着开门爆仗的声声巨响,各种祭拜和拜年活动就开始了,先是在家内拜长辈,拜主人。《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椒柏酒是用花椒和柏叶浸制的酒。古人认为,椒是玉衡星的精灵,柏是一种仙药,服用能使人延年益寿。因而向家长拜年并进椒柏酒,有祝贺长寿的含义。

过年竟然这么讲究 这些春节的习俗你都知道吗?

  自宋代始,在显贵绅衿之间还流行一种“飞帖”拜年。即正月初一家主不亲往,而是派仆人送贺柬给亲戚和友人;接到贺柬者,也同样回拜。而且即使是平素无甚交往之人,也大多飞帖道贺,故《文待诏集》有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明清时还时兴一种“拜盒”,即将贺年片放在锦盒里送给对方,以示庄重。拜年一般是初一至初五。如果初六至十五才登门,就是“拜晚年”了。

  春节期间还有许多禁忌。古人把正月初一至初八依次定为鸡、狗、猪、羊、牛、马、人、谷日,并且用当天天气的风雪阴晴来预兆其物一年的兴衰。这是在古代科学和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祈求天地诸神保佑人口太平、庄稼茂盛、六畜兴旺的一种愿望。

  八日中人们最重视的是人日。每逢人日,人们便用七样菜做成菜羹食用;用五色彩绸剪成人形,或雕刻金铂为人形,贴在屏风上,也有的妇人戴在头上,寓含人进入新年后形貌精神都一改旧态而成为新人之意;也有的制成花形首饰互相赠送,以祈福避灾;还有的地区人日要登高宴会,吟赋诗歌。就是官府也在初七禁止行刑处决犯人。而其他七日,亦分别对鸡、狗、猪、羊等不许屠宰。

  正月初十是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过年竟然这么讲究 这些春节的习俗你都知道吗?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过完元宵节之后,这年才算是过完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