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出土的陶公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是明代唐寅写的咏鸡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鸡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形象来源于雉鸡的造型,因此成为人类膜拜的图腾。《太平御览》:“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鸡虽然不等于太阳,但是鸡是太阳的使者或传令者。
新年来临之际,大量市民、游客也纷纷来到博物馆里感受中国古代的鸡文化。
人气爆棚的十二生肖俑
“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二生肖俑,我要和鸡俑合个影,新年大‘鸡’大利!”来自台湾的游客安小姐站在十二生肖俑展位前,一手兴奋地举着手机,一手比着胜利的手势自拍。她说:“我马上24岁了,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很早就慕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生肖俑,也在网上看过照片,今天见到了实物好开心。”1月19日上午,陕西历史博物馆里人流如织,陈列于该馆第三展厅的著名文物——彩绘生肖俑吸引了大量游客围观拍照。
这一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出土于西安市郊区的一座唐代墓藏,生肖俑通高40~42厘米。俑均为兽首人身,头部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形象;身体作人形,着敞领宽袖袍服,衣襟垂至足下,双手拱于胸前,于文雅中显露着一种滑稽之相。
俑采用头、身分制,然后粘接成一体,再刻画衣纹,贴塑双手及笏板,经入窑烧成后,又施彩绘,现俑身红彩均已褪色或剥落。俑体中空,胎体厚重,放置稳定。十二生肖的身体部分虽大同小异,但头像塑造得生动有致,各有神采。例如猴俑,双目圆瞪有神,嘴紧闭,两耳侧听,显出一副猴儿顽皮的灵气:而猪俑突出的是大嘴、一对圆鼻孔和垂肩的大耳,特别有趣;兔俑则有一对竖立的长长大耳;牛、羊俑则从双角的内弯或侧伸以示区分,体现了雕塑匠师对各类动物形态观察的细微和准确、雕塑造型技艺的精湛和高超。
“十二生肖俑是古代人们用来‘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在唐宋墓葬中多有随葬。隋唐时期的生肖俑多为陶质,也有个别铁质、石质的。宋代则出现了瓷质的生肖俑。但总体来看,还是以陶质生肖俑为大宗”,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部长姜涛说,“十二生肖俑在墓葬中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分别置于墓室四角,东、南、西、北各3个,以鼠为始,以猪为终,按子南午北顺时针方向布置,旨在用它们轮流值班,守护墓主。”
据介绍,以生肖俑随葬的习俗在唐代以前已出现,隋唐时期渐成体系,一直沿用到宋元。随着时代的不同,十二生肖俑的形态也发生着变化。临淄北朝崔氏墓出土的生肖俑是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生肖俑,以动物原形的形式出现,完全是写实的手法,代表了生肖俑的初始形态。隋代两湖地区的生肖俑已完全摆脱了之前的动物形象,流行身着宽衣博带,拱手盘坐,怀抱或头顶生肖的文官人物俑,并开始出现兽首人身生肖俑。初唐两湖地区生肖俑以兽首人身拱手持笏板的官员形象为主,多为坐姿,也有部分站姿俑。俑身下方有方形或圆形底座。盛唐以后,基本以带有底座的兽首人身站姿生肖俑为固定模式。
专家分析,生肖俑有着从动物原形到人持抱生肖,再到人兽同体之演变轨迹,体现出“人气”化在逐渐加强。人类历史上,各文明都存在动物崇拜阶段,从神话学的角度看,大致都有动物崇拜到人兽同体,直至神人同形的发展历程。生肖俑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同样符合这一发展规律。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