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吐槽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时候,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放了个大招,用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艺术主题跨年展和一个“非遗小课堂”活动,在非遗项目中寻找年味。2017年1月21日上午,四川省非遗中心举办的“天府六彩荟新年”非遗艺术主题跨年展正式开展,与此同时,“羌风永恒”展厅、“四川故事”情景互动展厅同步对外开放。市民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看大展、赏非遗,还能和非遗传承人一起动手学做棕编。
非遗大展年味浓
在老四川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中,必不可少的6种非遗元素包括年画、剪纸、竹编、藤编、草编和棕编。而在“天府六彩荟新年”艺术主题展厅,带着浓郁四川年味儿的唤马剪纸、巴中剪纸、夹江年画、绵竹年画、道明竹编、青神竹编、怀远藤编、沐川草龙、新繁棕编等非遗宝贝一一亮相,观众可以零距离感受非遗传承人带来的饕餮盛宴。
龙一直被国人当作吉祥的图腾,过年时舞龙灯、踩高跷带给人们无尽的欢笑。观众可以在展厅中找到3条龙,最大的长约数十米,最小的不过0.4米,还有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头,连眼睛、胡须都用稻秆编扎得非常精致。四川省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沐川草龙做工极为复杂精巧,选用2至3年生长的慈竹做骨架支撑,再精选无斑点的金黄色稻秆,采用编、织、绕等10多种工艺制作而成。仅编扎一条50米长的草龙,就需要近200个人工。
展厅里高高挂起的一幅《唐寅山水图》,如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幅水墨山水画,远山奇石,小桥流水,意境深远。而走近一看,这幅写意画居然是青神竹编对名人书画的再度创作。这样堪称一绝的非遗技艺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苏东坡与才女王弗相恋,王弗不忍东坡读书时被蚊虫叮咬,回家跟篾匠学编了一把精美的宫扇作为定情信物,从此青神宫扇美名远扬。
学做棕编小蜻蜓
在“非遗小课堂”上,50多组家庭跟着国家级非遗新繁棕编的省级传承人朱木兰一起,学用棕编做成蜻蜓和草帽。只见朱木兰巧手上下翻飞,两片嫩黄的棕叶在她手中左右穿插,不一会儿就做成了栩栩如生的小蜻蜓,似乎展翅欲飞。
年过六旬的朱木兰,从事棕编手艺已有40多年光阴。她嫁到新繁之后,就跟着婆家奶奶学做棕编,她的拿手绝活是用棕叶编绣熊猫,棕叶拆成丝线绣出的熊猫憨态可掬,妙趣横生。在非遗小课堂上,她教孩子们学做蜻蜓、帽子、杯垫,连不少妈妈、奶奶们也主动当起小学生,跟着娃娃们动手操作。6个自己动手完成蜻蜓的优秀学员,还获得了朱木兰亲手制作的棕盒作为奖品。
本次跨年展将一直持续到春节后,市民自即日起,即可前往省非遗中心免费逛展。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