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素描大王”露头角

2017-02-04 10:49:16 

  “热血难酬积疾深,龙湫洒骨复何寻?愿凭万丈悲鸣水,寄我绵绵爱国心。”此乃周昌谷热血和悲愤交织的遗诗。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一个为追求唯真、唯美却被生活弄得手足无措的人,他在世仅仅57个春秋。他仁慈善良又嫉恶如仇,他是艺术家却不谙世事,他创作的艺术品虽能流芳百世,而自己却悲剧一生。

  我要记录雁荡之子周昌谷,那稍纵即逝的欢乐与长夜漫漫的坎坷;我要再现那仁慈宽厚的心胸与容不得沙粒的爱憎分明;我要在他恒兀兀以穷年的短暂人生征程之中,擦抹掉蒙在它上面的尘埃,彰显那饱含中国文化琼浆、融诗书画印之华章的璀璨光芒。“诗穷而后工”,充满尖锐矛盾的奇特人生,却演绎出卓尔不群的天才艺术家的与众不同。

  国立艺专

  1948年周昌谷报考国立艺专时,因为普师毕业的学历服务期未满不能报名,他耍了个“小聪明”,用姐姐周素琳(林)的毕业证明充数,所以在校读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的姓名都用的是“周素林”。直到1953年毕业,才向组织正式书面说明情况,申请更正为周昌谷。他的毕业创作中国画《西湖的春天》落款,甚至毕业证书仍是周素琳的姓名。

  在迎接新生的大会上,各系主任演讲,介绍专业情况以使新生发生兴趣。当时林风眠先生早已不当校长,有人临时请林先生讲话,林先生被邀不过走上舞台,将法国帽子拿在手中说:“昨天晚上,我在画静物,现在脑子里还是许多香蕉苹果,各种颜色,我没有什么话好说的。”就下台了,他那不问政治的艺术家做派给周昌谷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后来周昌谷还跟陈积厚、翁祖亮他们一起到林先生家去玩过。

  艺专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周昌谷第十八名被录取,照理说已属上等,但他傲骨激荡,深感基础薄弱,于是废寝忘食,发奋用功,一心追求艺术真谛,在艺术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安慰。

  虽然生活很苦,他从二姐那里能要到的仅仅是饭钱,可买文具的钱没有,有时饭钱也要断档。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周昌谷的信念,而将全副精力都专注到学习上去,困难随之一个个都破解了。

  求知悟道

  一开始学素描,他的一天安排很简单,起床早操后就进教室,画到吃早饭,早饭后画到吃中饭,午睡也在画架下的地板上,睡几分钟立即起来,画到吃晚饭,晚饭后画到天黑看不见,再进图书馆看画册。总之,凡在天明亮看得见东西的时间,除了吃饭大小便的时间,都在画。学国画时,早操后拿大笔蘸水在教室前面的方砖上写四行大字,画十组兰花,十组竹子,方砖不够时教室地板黑板都成了他的画纸,反正八点钟上课水迹已经干了。这样两个学期加寒暑假,尤其是暑假,整个全部用功下来,他的成绩非但已经超出同班同学,也很快地在全校引人注目起来。

  那年学校的展览中,有艺专教员的作品展出,潘天寿的《灵芝》、《巨石青蛙》、《观鱼图》,林风眠的《静物》,关良的油画京戏,还有程曼叔的裸女塑像等等,但潘天寿、林风眠、关良等教授的画,周昌谷还是看不懂,看不出好来,这使他很苦恼。

  为什么画得不像却是好的呢?他要解开心中的疙瘩,于是天天去看,非但看,还听高年级的同学和教师们的议论,慢慢地从一知半解到逐渐理解,半年过去了,他开始悟得什么是艺术。意识到这是与自己的基础课与艺术知识有关系的,从现实的美到变形的美有个过程。在图书馆中,他先看真实性很强的画,慢慢懂得古典的、现代的、印象的,又在其中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某一种美感,或选择某几种美感为自己所研究的目标。

  在未入学之前他用功偏重国画方面,但进学校之后,图书馆有难得一见的西方画册,又有不少留学回来的教授,他颇感新鲜,因此经常将注意力投向西方文化,如西洋文学、音乐对他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素描大王

  此时周昌谷的素描成绩特别好,他画的石膏头像当当响,彷佛能敲出石膏声来。他的作业曾被林风眠先生作为范例向同学讲解,在同学中赢得了“素描大王”“石膏大王”的称号。后来他的素描强调用线表现,很简洁,不擦明暗,是一种结构性素描。当时人家都按苏式契斯恰科夫素描方式在画明暗,而他这个“素描大王”的画却看不出明暗素描的影子,因为他早年有中国文化、中国书法的根基,显得不一般。

  晚上他出入图书馆博览群书,一个学期借书六十本,是学生中借得最多的。这几年在文学上,他差不多看完了图书馆所能找到的中外古今名著,诗歌小说以及艺术论文。音乐上特别喜爱贝多芬,文学上也是浪漫派的雨果、梅里曼、巴尔扎克和司汤达,绘画上是德拉克洛瓦,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中国诗人中的李商隐……,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和世界观。他觉得人应该向上,追求人道理性,在艺术的真善美中求得人的德性和进步。

  利用画风景和星期天,他跑遍了西湖山水,三潭印月、灵隐、九溪、西溪都有它的特色,要说美,他还是最爱自己的家乡雁荡山。卢炘

  “尽管周昌谷一生硕果累累,但他本人身前遭批,身后寂寞,时至今日,妻子女儿均已默默离世,没有留下宗脉,甚至连众多佳作和丰富珍藏也散失各地,难以聚集,这让研究面临困境。作为新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基础,代表性美术家的个案研究,周昌谷是无法绕过的。在同道中甚至在浙派人物画诸位开创者之中,就全面修养而言可以说周昌谷是首屈一指的,至今也难以超越。”

  ——蒋跃(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作者须臾未离周昌谷一生57年的艰苦奋斗经历和惨淡经营的坎坷生涯,也没离开近代中国政治斗争背景,没离开旧社会直到新中国美术界各阶段的风云变幻。可以说,这是一部艺术家的传记,也是一部近代中国美术史。这种真实性与学术性并重的传记文字,并不多见。作者生动地再现昌谷先生的血肉之躯和人格魅力,把周昌谷写活了。”

  ——陈清狂(书画家、作家)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