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刘小东:“不一定”的自我

2017-02-05 08:07:03 

  刘小东,1963年生于辽宁,198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1998年至1999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鲁登塞大学美术学院研读,1994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刘小东的展览从来不缺少关注度,从新疆挪至北京的“刘小东在和田”展览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2012年,“新生代”油画家刘小东继续着他的现场写生,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似乎全因为这年夏天他两个月的新疆之行和4幅作品。从三峡移民到金城小子,再到此次新疆之行,刘小东每一次“在路上”的行动,都能在媒体中产生一种类似于“文化事件”的效应——刘小东在和田,一定会发生点什么。

  2013年1月13日至2月23日,“刘小东在和田”展览继去年新疆推出后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亮相。“刘小东在和田”,平实而略显桀骜的展览中包含了绘画、电影、文学以及历史研究等各类文艺。表现和田采玉工人生活的油画,刘小东新疆之行的摄影、日记、创作手稿,一部由阿城担任监制、杨波导演的纪录片《刘小东在和田》,以及关于新疆文化生态的研讨会等构成了整个展览。走进美术馆观看这些作品,会清晰地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刘小东式”的鲜明风格。

  2012年夏天,刘小东和他的团队来到新疆,以融入当地生活的姿态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刘小东在和田”计划。“新疆之行让自己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学了很多新的东西,和当地人、工人一起聊天吃饭都是学习,接受新的东西就能激发生活的热情。”刘小东说。在和田,刘小东延续现场绘画的风格,在郊外玉龙喀什河的河套上扎起了帐篷,在同一地点选择前、后、左、右4个方向,加以不同的当地模特构成场景进行创作,最后形成了《东》、《南》、《西》、《北》4件大幅油画作品。

  作家阿城称“刘小东身上的动物性非常强,而很多艺术家动物性消失了,已经失去了对直觉的抓取能力。”陈丹青直呼刘小东的创作“生猛”。策展人侯瀚如则希望通过文学、电影等多种元素的介入使这样的创作成为“文化项目”,在阐释外来文化对新疆变化的干预和影响等言不尽意的观念的同时,加深创作本身观照社会的现实意义。

  和策展人的阐释略显不同,刘小东对于展览的丰富配置有着自己的直白,他幽默地说:“总不能让人大冷天大老远地赶来就看4张画吧,怎么创作是自己的问题,如果只是个人创作方法的问题完全没必要展览,既然拿出来展览,就要满足观众日益膨胀的获取信息的欲望。”

  阿城说:“在中国当代画家中,小东是那种少有的被过度释读的画家。小东作品的穿透力即在于此。小东近年来有将自己的画作过程文本化的倾向,文本批评已经是一种当代包装了。”阿城的话耐人寻味,而刘小东本人似乎也看得十分清楚。他自嘲地说:“在今天所谓成功的、有了点钱的艺术家像贪官一样让人讨厌,说三道四的人很多。对于策展人来说,策划这样的艺术家的展览,很不容易。”关于自己的创作,他不刻意强调某种概念,“现场写生提多了也会让人烦,不过就是画画。”

  有人说刘小东的艺术直觉抓住了中国“疼痛的现实”,有人更评价称,要了解20世纪末期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刘小东的作品是最重要的窗口。而对于资本和传媒在创作中产生的效应的怀疑也并非没有。但关于意义,答案究竟是哪一种,只能洞悉者自己得出。

  面对众多标签,刘小东说:“在路上是人生的一种好状态。”像诗人心中“不一定的新疆”一样,他更喜欢的是那个“不一定的刘小东”。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