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瑞士制表行业来说仍然是低迷的一年。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的瑞表出口额与上一年同期相比,骤降8.9%。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市场,由于经济放缓、反腐败等多方面原因面临挑战。
在欠佳的市场行情下,作为2017年瑞表行业风向标的日内瓦高档钟表国际沙龙(以下简称SIHH)备受期待。今年的SIHH于1月16日至1月20日举办,有两大动作引人注目,一是增大规模,参展商由2015年的16家猛增至30家,二是这个已举办了26届的邀请制沙龙决定在今年(第27届)迎来创办以来第一个公众日。
SIHH的魔力
一向被历峰集团自家品牌“垄断”的SIHH在今年迎来了芝柏(Girard-Perregaux)和雅典(Ulysse Nardin)这两家开云集团旗下品牌。这一变化似乎在告诉我们,“乱局”之下,不光品牌,就连展会也在寻求突破之道。
“今年对于SIHH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尽管行情不佳,我们却举办了有史以来的最大一场展会。形势很严峻,但我认为品牌们还是很自信的,不少品牌都推出了更简单的系列,以期用更低廉的价格吸引更多客户。”自1999年就掌管这一行业盛事的SIHH主席Fabienne Lupo表示。
今年新增的十多家参展品牌中,备受瞩目的是2011年转战巴塞尔钟表展,如今选择回归的芝柏表、首次参展的雅典表以及“Carré des Horlogers”单元新增的独立品牌。
“作为Fondation de la Haute Horlogerie(SIHH的主办方)的创始成员,芝柏回归到世界最领先的制表品牌之列是很自然的事。”芝柏表CEO Antonio Calce表示。
另一家开云集团旗下品牌雅典则在50多年后,选择离开巴塞尔钟表展,其CEO Patrik Hoffmann表示:“SIHH可以用一个词总结,那就是‘独特性’。巴塞尔钟表展已经失去了对雅典的吸引力。那只是一个展会,而SIHH却是沙龙——这里的环境给我们的零售商和其他参观者打造了更积极的体验。但我不认为转会带来的效果会立竿见影,因为现在这个市场,需要的其实是合适的产品。”
基于这一出发点,今年雅典表着力于其海洋系列运动腕表,尤其是与美国杯帆船赛中它所赞助的Artemis Racing队有关的表款,通过Innovision 2这一有着10项技术专利的表款展示时计魅力。
Pierre Rainero,卡地亚形象、风格及传承总监认为,今年的SIHH对于历峰集团旗下的旗舰品牌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但这个展会的角色已经有所转变。“市场显然不如五年前或是十年前繁荣,单就销售产品和推销订单的能力而言,今时今日的SIHH比不上它刚创办时。现在SIHH的意义在于,它给了品牌们一个机会去和零售商沟通,向他们解释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品牌。”
新品牌的大舞台
去年,SIHH首度开设新展区“Carré des Horlogers”,迎来9个独立品牌,在取得良好反响后,今年又加入RJ-Romain Jerome,Grönefeld, MCT,Ressence and Speake-Marin这5个独立品牌。制表世家当道的年代一去不返,年轻而个性的新品牌们有了更大的舞台。
“Carré des Horlogers”让大家感到惊喜,该展区专为独立的奢侈品制表商准备,相比较于传统品牌,这些独立制表商往往更倾向创新的、艺术化的设计表达,并创造了全新的销售体验。不少人认为,SIHH对他们的接纳是传统品牌接纳新晋、改变自身的一种信号。
SIHH的参展商大多是从18、19世纪创始的传统品牌,传承了一以贯之的品牌气质和品牌文化,而在“Carré des Horlogers”展区,历史最久的品牌也不过20年而已,它们不必囿于传统的风格,从而有机会大胆探求非传统的设计和全新的制表理念。
拿MB&F设计的HM系列新款HM7-Aquapod来说:该品牌于2005年刚刚成立,而这款表水母形状的设计酷似电影星际迷航中的母舰。MB&F创始人Max Busser说,他把MB&F看作是制表业创造力的实验室而不是一个品牌。
“我们想要做的是探索制表的边界,做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而不是制造消费品。”布塞尔如是说。
另一个独立品牌Urwerk创立于1997年,两位设计师Felix Baumgartner和Martin Frei带来的展品UR-T8则创造了他们称为“星系系统”的表盘,取代传统的指针表盘。他们的成功向传统的机械制表行业证明,奢侈品表并不总是偏爱传统保守的设计风格。
这些新兴品牌的另一大特点是低产。在Carré展区的大部分手表仅有30-300块的年销量。法国制表大师Christophe Claret曾是受到众多品牌手表追捧的原型表制作者,2010年,他推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手表品牌,年销量仅仅120块手表。极少的产量保证了手表的专属性和独特性。
Grönefeld是由两位荷兰制表大师Bart Grönefeld和Tim Grönefeld兄弟俩共同创立的,他们的年销售量只有30-40块手表。在展柜上,他们的手表没有最显眼的设计,但对于真正狂热的收藏家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创新者。
极低的销量使得品牌与消费者更加贴近。购买这些品牌的消费者往往会介绍说,他们与手表的制作者互相很熟。SIHH主席Fabienne Lupo表示,这种私人的联系正是奢侈品制表业所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展会决定有限度的对公众开放。
对于传统奢侈品制表行业来讲,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它们会不会借鉴此类方法,诸如限量制表、探索新工艺、贴近消费者等等手段是否能帮它们吸引新的客户群。
瑞士制造之争
在SIHH开幕之前,瑞士联邦委员会出台了重磅新政策,从2017年元旦起,使用“瑞士制造”(Swiss Made)标签的产品将必须满足更严格的标准。此举目的是为更好地保护瑞士品牌。
对钟表业而言,这一政策的推出,意味着只有技术开发在瑞士进行,60%的生产过程在瑞士完成的表才有资格打上“Swiss Made”的标签。这一政策的影响无疑是长远的,毕竟在全球化的当下,许多钟表零部件都是在中国等国加工。
第一时间对此政策作出反应的是亨利慕时(H.Moser &Cie),它推出了一款名为Swiss Mad的腕表,表壳以纯正的瑞士奶酪Vacherin Mont d’Or médailled’or(金山金奖奶酪)为基础材质,将其添加到创新性复合材质itr2中,经过加工并抛光。这一略显荒谬的行径颇具讽刺意味,就连1081291瑞士法郎的夸张售价也特意对应了1291年8月1日签署的《瑞士联邦宪章》。此款腕表的销售所得将全部用于成立一个基金会,为当前正在艰难的经济困境中挣扎以及向亚洲外包业务的独立瑞士制表供应商提供支持。正是这些工匠守护着传统的瑞士制表业,并让它得以延续发展。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