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0日发布一项最新成果:由中英联合组成的科研团队在浙江安吉发现奥陶纪末的特异埋藏化石群——安吉动物群。该成果展现了生物大灭绝后,海洋生物世界“劫后余生”的独特场景。
在地球历史中,发生过至少5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此次发现的安吉生物群,属于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距今4.45亿年前)的化石群,这也是显生宙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元动称,该次物种灭绝事件在短时间内导致当时海洋生物85%的物种灭绝(当时陆地生物尚未进化成型),生物群落结构瓦解,海洋生态系统遭受重创。
张元动解释称,以往研究显示,在该次事件后,海洋生物世界一片凋零,在经历残存期后,陆续开始生物复苏。但由于灭绝期和残存期的时限短暂,记录残缺不全,研究人员往往难以发现足够证据来重建当时的场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英国威尔士国立博物馆以及浙江省地调院组成联合考察团队,在中国发现安吉动物群,填补了这一空白,展示生物灭绝后的奇异海洋世界。
“物种大灭绝后,在阳光和氧气都很缺少的海底,还能有如此品种繁多的动物群,是我们从未想过的。”张元动认为,安吉动物群的发现揭示:大灾变后的残存期海底并非荒芜,在海洋深处仍有多门类的、多种生态的生物繁衍生息,甚至还生机蓬勃。
据初步研究显示,安吉动物群中,海绵动物化石种类极其丰富,迄今为止已鉴定超过75种。
张元动表示,这一数量已明显超过著名的加拿大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中经过100多年采集获得的海绵属种总数,是目前已发现的地史时期最为丰富多样的海绵动物群。(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