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甘肃省珍贵档案征集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7-02-23 08:17:43 

  14日、15日,全省档案工作会和全省档案馆工作会相继在我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已达1011万卷(件),其中包括了一大批陆续入馆的珍贵档案,这意味着已经开始迈入快速发展的甘肃档案事业,已俨然成为了追寻陇上历史文化记忆的殿堂,成为了助力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的新阵地。

  在档案馆寻找文物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兰州,有一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地方,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是一个珍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尘封已久的文献资料,却很少有人拿出时间来去亲眼看看。但是,只要是走进这里有所寻求的人,便都会因为其详实丰富的馆藏而喜出望外,这就是甘肃省档案馆。

  作为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核心机构,甘肃省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0月,甘肃省档案局成立于1960年1月6日,现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同时履行着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1997年,甘肃省档案馆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现存时间最早的有唐代《金刚经》、《大宝积经》写卷等珍贵的馆藏资料。

  “这是我省多年来第一次召开的全省档案馆工作专题会议。”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局(馆)长赵国强告诉记者:“档案馆的现存资料其实与广大市民并不遥远,其中许多文献资料还与博物馆的馆藏内容相呼应证,在博物馆里人们可以看到很多历史实物,而在我们档案馆则可以寻找到历史演变的过程。”

  他说:“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比‘十一五’末增长了53%,其中,省馆收集了远古和政羊、汉代青铜器等实物历史档案200多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甘档案200多件,西路军流落人员调查档案150件,征集汉简87支,实现了全省珍贵档案征集的历史性突破。”

  逐步实现群众利用档案“一站式”服务

  在省档案馆档案史料特展厅内的《兰州皮筏档案》中,记载着“羊皮筏子赛军舰”的故事:1941年,由于日机炸断了四川省内的多条公路,油矿部门在兰州聘请了数十名筏子客,用羊皮筏子从四川广元把300吨汽油运抵重庆,轰动山城,当地媒体以“羊皮筏子赛军舰”的标题做了大篇幅的宣传报道。

  近年来,随着政府公开信息纳入档案利用体系,人民群众日益成为档案利用主体,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新形势带来的变化,省档案馆不仅接连推出了档案史料特展等几个极具特点的主题陈列外,还配合抗战胜利70周年先后编辑出版了《甘肃抗战实录》、《模范的陇东抗日根据地》等权威史料文献,全面、生动、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甘肃的抗战历史。据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省档案馆共接待参观群众50余万人,接待查档36万人次,共计查阅档案100万件(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据了解,如今我省各级档案馆工作中心已逐渐开始由“抢救与保护并重”向“保护与开发并重”转变,先后围绕地方文化经济建设编辑了《两当北乡历史文化探溯》、《漳盐的前世今生》等,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图片张》,开展了《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系列专题片拍摄工作,为甘肃文化大省建设以及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下一步,我们还将着力打造一些有历史影响力、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重大选题。”赵国强说:“如果个别专题涉及领域或范围较广,甚至可以开展联合申报、联合开发,尽可能提高档案开发质量,以最好的资源整合开发最大程度的争取国家的支持。同时,我们的档案服务也将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倾斜,力求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利用档案的‘一站式’服务。”

  突出问题制约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正常发挥

  “从挑战看,我们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今后的发展。”赵国强表示:“目前,在14个市州中,除兰州、陇南、甘南三市已建、在建国家标准馆舍及酒泉、庆阳、两市馆舍有明显改善外,其余9个市州平均面积为1400多平方米,只有国家标准最低限6600平方米的22%。在86个县区中,除国家支持的43个已建在建标准馆舍外,其余43个馆平均面积仅有700多平方米,不到国家标准最低限1200平方米的60%,只有国家应建面积的30%。这种状况使200万卷档案不能按规定进馆,40多个馆无法举办展览,直接影响了档案资源的长久保管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造成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据了解,在建馆方面,特别是在国家支持的县级建馆项目中,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档案馆主体工程建设,后期的装修、设施设备购置等都需要由地方配套解决。但是,由于地方经费配套不足或不予配套,致使一些新馆建成后迟迟不能投入使用。同时,在业务方面,也有部分档案馆表现为信息化程度不高,手段和方式落后,不能适应新载体、新领域档案的发展需要。

  档案事业快速发展助力文化大省建设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陇南市县区档案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大多数已成危房。”陇南市档案局(馆)局长甘宏告诉记者:“2009年7月,《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编制正式启动,2011年年底陇南市档案馆和6个县区档案馆建设被纳入了国家灾后重建项目和中西部建设项目。如今,我们馆已拥有7662平方米的建设面积,真正达到了国家对市级建馆的标准要求。”

  目前,全省列入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和灾后重建的43个建馆项目中,已有33个建成投入使用,6个正在建设中,陇南市新馆已正式投入使用。省内档案馆建筑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1.5万平方米增加到18.2万平方米,新增6.7万平方米,大幅度改善了我省县级档案馆无馆库、档案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5年来甘肃省档案局共争取中央和省上重点档案保护与抢救专项资金3527万元,共用于574个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有效抢救保护档案15万卷2526件。此外,省档案局还专门设立了备份中心,全省14个市州重要档案每年都进行备份,备份电子数据总量达到了9353万画幅。

  期间,兰州市档案馆还成功晋升国家一级馆,酒泉市、两当县、华池县、临泽县等15个档案馆晋升国家二级馆,成功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0个,有效的示范带动了全省档案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可以说,全省档案事业建设已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无数珍贵的档案资料所蕴含的丰厚历史文化积淀,也必然将在我省新时期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