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王咸秋:河南洛阳西朱村发现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

2017-02-23 08:20:14 

  西朱村曹魏墓位于洛阳市的南部,寇店镇西朱村南约650 米,地处万安山北麓的缓坡上。墓葬于2015 年7 月19 日在村民迁坟过程中被偶然发现。因为墓葬面临被盗掘的风险,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同时为寻找陵(墓)园遗址、陪葬墓等和墓葬相关的遗迹,对墓葬周边区域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勘探。考古钻探工作自2015 年7月开始至2016 年4 月结束,钻探总面积140 余万平方米,共发现两座大型墓葬(编号M1、M2),对其中遭受破坏的M1 进行了发掘,考古发掘工作自2015年8月开始至2016年12月结束。

  墓葬北距汉魏洛阳城约18.3 公里。两座墓葬东西排列,间距约400 米,M1 西侧距曹魏时期圜丘遗址(俗称“禹宿谷堆”)约2.5 公里。两座墓葬和圜丘遗址处在一条东西轴线上,轴线方向约为东偏南4°。两座墓葬均未发现封土和陵(墓)园遗迹。

  M1 为长斜坡墓道明券墓,平面呈“甲”字形,墓道西向,方向274°。在墓葬土圹南北两侧和西侧共分布着39 个柱础坑和3 条排水沟。南北两侧的柱础坑排列规律,基本南北对称,距离墓圹1.2~2.5 米,间距1.6~2.7 米,柱础坑以方形为主,也有部分长方形、圆形和少量不规则形,经过解剖,发现柱础坑内填土纯净,土质较疏松,未见木头朽痕,这些柱础坑应该是修建墓葬时搭建临时性设施所遗留下的。墓葬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组成。墓葬土圹东西全长52.1米,墓道上口东西长33.9 米,宽9.0~9.4 米,坡度18°,在墓道南北两侧壁留有七级水平生土台阶,台阶宽度0.2~0.3 米,间距1.3~1.5 米。墓室土圹近“凸”字形,东西长18.2 米,南北最宽处15 米,墓室土圹南、北、东三壁保存有6 至7 级水平或斜坡状台阶,在斜坡状台阶上部发现有明显的踩踏痕迹。墓葬口部距墓底深约10.8 米。甬道长2.3 米,宽1.6 米,甬道壁砖和顶部券砖、铺地砖已经被盗走,在甬道中部有一道门槽,应为封门位置。前室内壁南北宽4.9 米,东西长4.4 米,拱券形顶,顶部大部分已坍塌,前室北侧壁残存砖墙高度4.6 米,前室券顶的复原高度与之大致相当。在前室砖壁上发现有残存的壁画,壁画保存状况较差,仅残留数处人物、瑞兽、宴饮、祥云等图案。后室方形,边长约3.6 米,顶部已经完全坍塌,后室塌陷堆积中出土的大量扇形砖,可以推断后室顶部仍然是拱券形顶。在前后室之间过洞为楔形砖双层券顶,过洞中部的门槽里发现一段残存的木头,说明前后室之间是用木门分隔的。

  墓葬用砖共三种。第一种为条形砖,用来砌筑墓葬壁砖和铺底,长46.5、宽23.5、厚11.5 厘米。第二种为扇形砖,用来券顶,长46.5、宽29~34.5、厚11.5 厘米。第三种为楔形砖,用来券筑过洞的顶部,长48、宽24、厚9~11.5 厘米。在墓砖上发现大量的篆文戳印,初步统计约二十种,内容为“澄泥”“沈泥”“澄泥二尺”等,墓砖长度为46.5 厘米,与当时的二尺大致相当。在墓砖上还发现有“永寿元年沈淮”的戳印。在墓室砖壁和墓葬土圹之间,用大量白灰和土夯打填充,在墓室铺地砖下面也有约0.6 米厚的白灰。

  墓葬被盗扰严重,共发现从宋代至明清时期三次被盗,其中明清时期有专门揭取墓砖的行为,盗洞轨迹沿后室砖墙延伸,墓葬壁砖和铺地砖被大量盗走。墓葬仍然出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文物,出土器物的修复整理工作仍在进行。截至目前,共出土文物约400 件,包括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石器、骨器等。漆木器保存状况较差,可见主要器型为漆盘;陶器器型有俑、鸡、狗、猪、灶、井、磨、房、四系罐、盘、勺、炉、灯等;墓葬内发现数件铁质帐构和八件石质帐座;石壁4 件,石圭1件;玉石器包括1 件玉器和3 件琥珀雕件,其中一间琥珀雕件为人物骑羊造型,制作精美。另外墓葬出土刻铭石牌共计200 余件。刻铭石牌为平首斜肩六边形,长约8.3厘米,宽4.6~4.9 厘米,上部有一圆形穿孔,石牌一面有隶书阴刻的文字,记载了墓葬内随葬品的名称、数量、质地和尺寸,每块石牌记载了一件或者一组随葬品,石牌的尺寸及书写内容、格式和“曹操墓”所出刻铭石牌相似。刻铭石牌所记述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衣衾、器用、文房用具、梳妆用具、戏具、乐器、食物、丧仪类等十几个门类,石牌所记内容和部分出土遗物可以对应。

  M2 位于M1 东侧400 米的山岗顶部,其所处地势高敞,墓葬形制也更为宏大。M2 墓道东向,方向94°。平面为“甲”字形,亦为长斜坡墓道明券墓。墓圹总长度59.2 米,墓道位于墓室东侧,长39.6、宽9.4~10.2 米,墓室土圹东西长19.6、南北宽13.8 米。墓圹周边同样发现有柱础坑遗迹。

  M1 为前后室结构,没有设置侧室和耳室,墓室结构较东汉时期简化,与东汉晚期宽大的横前室墓不同,前室逐渐变方。出土随葬品与洛阳正始八年墓、曹休墓部分器物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呈现出从东汉到西晋时期过渡性特征。出土部分陶器,比如灶、井、磨、房等模型器和鸡、狗、猪模型为代表的家禽、家畜,都继承东汉晚期的陶器类型,同时又出现了四系罐、俑等新的器类。其中井、房、俑与正始八年墓所出土基本相同。刻铭石牌此前仅见于西高穴曹操高陵,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和等级指向,并且刻铭石牌的尺寸和书体、格式、内容等均高度一致。虽然墓砖中出现了“永寿元年沈淮”的戳印(“永寿元年”为东汉桓帝年号),但是并不能影响M1 墓葬年代为曹魏时期的总体判断。M2 未经发掘,其建筑形式与M1 有相似之处,且两座墓葬与曹魏时期的圜丘处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因此初步推断M2 的年代亦应为曹魏时期。

  M1 中出土的礼器——圭和璧,数量与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所出圭璧数量一致,刻铭石牌中有“玄三纁二”的内容。《后汉书·礼仪志》中关于大丧礼仪有如下描述:“司徒跪曰,请进赠……赠币,玄三纁二,各长尺二寸,广充幅。”综合以上所述,M1 的墓主人极有可能是曹魏时期的皇室成员。因为M1 未能出土直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证据,墓主身份待考。根据文献记载,曹魏明帝高平陵位于万安山地区,此次勘探发现的M2,其墓葬规模较M1 更大,所处地势也更高,初步推测可能与曹魏明帝高平陵有关。曹魏时期的墓葬在全国范围内发现较少,此次考古发现,为复原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的葬制和丧葬礼仪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刻铭石牌,为复原随葬品组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