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每块冰碑都是一个生命体:刘真辰谈巴黎“不眠夜”参展作品

2017-01-18 11:20:39 

  15年来游走在巴黎和上海之间的刘真辰,喜欢异质文化交替带来的“梦的感觉”和混沌混杂的状态。他的创作以影像作品居多,原因归结为自己“搬来搬去”的生活方式。他说:“我以前在上海学的是油画。在法国尼斯也做了一些绘画和装置作品,但后来因为搬家都扔了。Video是一种很轻的媒介,我用一个U盘就能带走所有的作品。”他出身艺术之家,父亲曾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校,母亲毕业于上海美专油画系本科。接受采访的时候,他穿着一件驼色羊毛马甲,上面绣着小鹿、房子和树木。他轻描淡写地说:“这是我妈妈的,觉得好玩就拿来穿了。”

  作为青年艺术家,刘真辰的艺途不可谓不顺:留法期间,他就读于法国最知名、最具实验性的两所艺术院校——南部的Villa Arson尼斯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和北部的Le Fresnoy国立当代艺术工作室。他的作品很早就被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收藏,获奖无数。以至于有两年,他为了到未知的城市游历,而“奔走”到世界各地应邀领奖。后来他发现,这虽然让自己得以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到处参加电影节或展览会无暇进行艺术创作,方才作罢。如今,他又以冰为媒,成为2015年10月3、4日巴黎“不眠夜”(la Nuit Blanche)活动中最受瞩目的艺术家。

每块冰碑都是一个生命体:刘真辰谈巴黎“不眠夜”参展作品

刘真辰,《冰碑》(Ice Monument),270 块冰,装置,2015 年巴黎“不眠夜”(la Nuit Blanche)

  记者:你的作品《冰碑》(Ice Monument)在巴黎市政厅门前的广场上展出。不管是作品的体量还是作品本身的力量,都给我非常强烈的印象。这一次巴黎“不眠夜”活动的主题就是气候问题,而你的这件作品也是在探讨这个问题,你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不是由来已久?能否谈谈环境的议题如何在你的作品当中呈现?

  刘真辰: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都和我们息息相关。我知道过去100年全球气温升高了0.8度,海平面上升了17厘米,有人也许会觉得无所谓。但这好比温水煮青蛙,我也没实验过青蛙到底会不会从水里蹦出来,但我猜想水温达到一定温度时它们还是会跳出来的。我们知道自然环境正在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继续下去,之后我们要往哪里跳?这次的作品直接用冰块或许是我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最直接的反应。另外,这次策展人说我的作品经常在光亮绚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悲伤。我觉得好像有些道理。

每块冰碑都是一个生命体:刘真辰谈巴黎“不眠夜”参展作品

  记者:本届巴黎“不眠夜”活动正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1)在巴黎召开前夕举办。《冰碑》以非常醒目的方式,在最为引人注目的地点被展示出来。这样一个有关环境的议题,在这个时间点由一位中国艺术家抛出来,是否会更具深意?因为中国作为当今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探讨中一直扮演颇具争议的角色。因此,你的中国艺术家身份是否让这件作品具有了更多被解读的空间?

  刘真辰:我觉得就这件作品而言,中国艺术家身份并不重要,作品本身也没有突出任何中国色彩。今年巴黎“不眠夜”活动的策划人贡萨尔维斯(José-Manuel Gonalvès)是我之前在法国Le Fresnoy毕业时的评委成员。我的毕业创作得到他的首肯,以最高荣誉(Félicitation du jury à l'unanimité)获得后文凭(postdiplme)。在我毕业5年后,他又找到我,告诉我他成为了法国104艺术中心(Le Centquatre)的负责人,问我是否愿意去那里做驻创艺术家。我答应了他,后来我们又合作了好几个项目。这次他代表巴黎“不眠夜”活动邀请我,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全球气候大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一百多位各国领导人都会参加。中国也的确是一个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但我想,策展人的选择不是一个有关国籍的选择。

每块冰碑都是一个生命体:刘真辰谈巴黎“不眠夜”参展作品

  记者:《冰碑》作为一个“不眠夜”活动的委约作品,你从接到邀请到构思、创作的时间大概历时多久?

  刘真辰:大概2015年1、2月份我接到这样一个委托项目,于是报了自己的艺术计划,他们觉得非常好,同意我的提案。6月份我特地去了次巴黎看场地,因为在市政厅广场这么敏感的地方,还需要做一些试验。比如,政府要了解作品中用到的颜色有没有污染,会不会染色。如果把巴黎市政厅门口的广场弄成大花脸洗不掉,就会比较糟糕,当然也许我的初衷就是“洗不掉”。要知道,颜料是会渗入有些地砖的。还需要了解冰块的融化时间,还有会不会被人一下推倒或被风吹倒砸到人等安全因素。冰这个媒介我是第一次接触,对我也是一个挑战。幸好巴黎“不眠夜”活动的团队和制作公司都非常专业敬业,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件作品。

  记者:这个委约项目除了要求围绕气候议题展开,你作品被展出的地点是否也会提前告知?

  刘真辰:没有,报交提案前我并不知道地点。提案后几个月,大概4、5月份,他们告诉我作品会在市政厅前的广场展出。最初,我完全没有想到会被安排在那边。市政厅广场是巴黎“不眠夜”活动路线的出发点。巴黎市长和法国文化部长一行一起从市政厅出发,在晚上7点钟给“不眠夜”活动揭幕,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

  记者:你最终实现的作品与最初1、2月份提交的方案相比,是否有过一些调整?

  刘真辰:稍有调整,那是肯定的。因为要根据广场的大小、预算、天气、安全要求等因素进行调整。要知道,“不眠夜”活动那天晚上,整个巴黎会有一百多万观众参与,我的作品那里可能会有五、六十万人参观。因为这是一个公共项目,为了避免现场发生一些紧急的事件,有些东西需要改变。当初提案时,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想象的作品。当我真正去接触冰的时候,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色素和水凝结成冰后每一块冰都不一样,会呈现不同的肌理。而且冰块冻结的时间很漫长,每一块冰需要大约两个星期才能完全固化。在色素和水慢慢结晶的过程中,它是不停变化着的。我们时不时要去搅动一下,使色素不要沉淀。作品用的是食用色素,这些冰块都可以吃。

  记者:这些冰难道不是很快就能冻结实的吗?

每块冰碑都是一个生命体:刘真辰谈巴黎“不眠夜”参展作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