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秋拍上天价已经不再占据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有经济形势和股市低迷的双重压力,而且接近年末,一些企业收藏者可能还会面临资金流问题,秋拍成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拍卖行遇到最难的挑战。中国书画市场虽然拥有全球最大的收藏群体及根深蒂固的收藏传统,但是拍品低价成交甚至流拍现象也不鲜见,理性谨慎可能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常态,新生代收藏投资者也将在危与机的夹缝中生长。
中低价成为拍场主流
收藏家刘益谦参加了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清乾隆郎世宁等作《纯惠皇贵妃朝服像》的竞拍,从竞价突破5000万港元开始,直到最终落槌,他一直在和最终买家竞拍,不过紧要关头感到自己的出价已经达到了心理价位,不应该冲动加价而只好放弃。一名匿名买家最终以1.374亿港元天价投得该件拍品,并刷新中国御制画像世界纪录,这名神秘买家究竟是谁?收藏圈至今还无人知晓,据猜测应该是一位实力雄厚的新入场收藏者。
今年秋季拍卖行普遍反映藏家观望得多了,因为受资金和预期限制,他们出手变得更加谨慎,不像以往只要喜欢就考虑购藏,如今要再三权衡价格价值确实不容错过的东西才会竞拍。并且多数藏家如今都会严守自己心理价位,哪怕多出几万块钱,他们也可能在最后时刻放弃竞拍。
对于藏家心理拿捏得最到位的是此次香港苏富比秋拍的古代书画专场。已中断十余年的古代书画专场拍卖,香港苏富比于今年秋拍再度引入亚洲拍场,也许是沾了首拍的光,从拍品的情况来看,香港苏富比贯彻了低估价的策略,而且不折不扣地满足亚洲藏家喜好,提供他们熟悉的名家作品或是名人旧藏。
在这仅有52件拍品的专场中,香港苏富比选择的书画家皆为宋元明清主要书画流派的代表人物,帮助藏家梳理成一定的收藏体系。另外针对内地藏家对皇家宫廷文化的喜好,专场亦有如乾隆皇帝、李鸿章、左宗棠等清代帝王以及官员的作品上拍。
不仅提供藏家最喜好的作品,而且还打出最优惠的估价,香港苏富比的古代书画专场自然被藏家买账。52件拍品收获6382万港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达到79.25%。虽然并未出现成交价格过千万的高价拍品,但所有已成交的拍品都以超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比如估价8万至10万港元的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隶书节临《衡方碑》,最终以150万港元成交,创造了何绍基隶书临碑作品的最高价。
相比之下,另外来自日本古董大鳄阪本五郎和密韵楼蒋谷孙旧藏成交不理想,拍品包括八大山人、石涛、普明、弘仁等古代书画家作品,其中未成交拍品主要原因还在于价格水平。“这些大藏家实力很强,如果不是资金出现问题,降价出售的可能性很小,他们还要维护自己在收藏市场上的名誉声望与地位,同时受种种限制,他们也不能去抛售,否则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个人,还会对整个书画市场带来波动。”书画收藏者马明如是分析。
当然,香港苏富比重拍古代书画背后有更长远的布局,当下只是初步试水暖场。自2011年在纽约重新举办中国古代书画专拍就成绩显赫,在今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中该专场拍的213件拍品成交额达4144.13万美元,而最大买家恰恰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大收藏家。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张荣德表示,考虑到香港市场古代书画刚刚重设,可能在拍品的认知、市场价格的共识上相对不足,所以还会与纽约有所区别。
“今年是拍卖行遇到的最难的一年。”多家拍卖行的负责人都公开表示,前几年股市也较低迷,但是没有今年股灾造成的伤害大,对于很多艺术品投资人产生的压力并不大,而现在一些投资人遭受股灾损失过大,有的干脆从拍卖会上消失了,某内地拍卖行发现这次来香港的客人至少减少了五成。
收藏投资的“安全期”?
一手买艺术品,一手买股票,这类双重身份者在收藏圈并不少见,尤其是那些新生代的收藏投资者,于是有人想到了巴菲特的股市投资格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搬到艺术品市场是否适用?现在是不是投资收藏的好时机。
新藏家在秋拍中表现得十分积极,成为艺术品市场调整期不容忽视的购买力量。相比之下,老藏家则显得更为谨慎。“虽然他们也会抓住低价机会,但是他们的收藏已经很丰富,并且形成一定体系,对于他们而言,并非只要是价钱合适的藏品就会去买,关键还要符合自己的收藏品位和方向。而新藏家还处于摸索之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收藏体系,所以他们是边买边总结。”马明说,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新入场的投资者没有资金包袱,老投资者手中往往都压着几件高价藏品,因为市场价格缩水而被套牢,导致资金被暂时占用。
在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收藏者自身也面临压力的情形下,他们更愿意购藏什么?嘉德香港秋拍的“所济弥远——王济远书画撷珍”专场实现100%成交,总成交额526万港元,大部分作品以高出估价6到10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成交,不过作品单价并不高,比如一件王济远绝笔作品《瓜果》,引起现场买家与电话委托竞价,以24万港元成交,已经高于估价30倍。
王济远也是美术界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艺坛,很多人还未闻刘海粟、徐悲鸿,但早已知晓王济远的名字。王济远赴美期间,潜心钻研西画,并汲取中国传统水墨“诗书画为一体”的风格,终形成一种融贯中西的画品。同时,他在美国创办华美画学院,传授中国画艺及书法。
“收藏者当然都希望能够低买高卖,在书画市场价格下调时机,如果遇到心仪藏品当然不会放过,那种心情就是‘割肉’也得买,所以即使市场再惨淡,有的藏品也会争夺激烈,有的专场甚至会百分百成交。”马明说。
王济远以往并不是艺术品市场关注的热点,所以他的作品价格没有被过多炒作。2008年他的一幅油画《自画像》在香港佳士得以338万港元成交,目前是其作品最高成交纪录。单从市场成交结果来看,王济远油画水彩作品价格要高于其国画作品,不过收藏者喜好不同,有人就倾向于他的国画作品,并且当下的价格也诱人。
不盲目跟风,追求大名家,能够发现“潜力股”,这已经被一些收藏者视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书画收藏家李笠曾经对黄宾虹一无所知,但现在他已经是内地黄宾虹收藏的大家。2008年春李笠花了201万元买入黄宾虹《晴峦翠嶂图》,2011年春转手卖了897万元。3年时间以4倍的价格卖出,当他还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中时,几乎所有的藏家朋友都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那可是一代巨匠黄宾虹非常重要的作品,想要再买回来将来可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这也难怪李笠心痛卖错藏品,黄宾虹生前就断定自己的画五十年后才能得到承认。在2003年以前,黄宾虹一幅作品价格甚至不到10万元就能买到。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