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陈奕龙(台湾)
从临摹和写实到创作观念与个体风格的形成,奕龙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艺术的进阶,学院里遍摘奖项之后,在军营和社会上兜了一小圈之后回归艺术之林,画风日渐成熟。充盈画面的色块拼接,在视觉上与草间弥生的圆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奕龙的“拼接”,让细胞元素结合完成了一个物体的新生,抽象中实有具象,视觉上有助于东方审美中的“完形”心理,游刃有余地表达艺术家内心活动和画面上的故事。奕龙的画面,既支离破碎又完整统一,叙述着叙述之外,取材跨越东西,形成一种别具风格的“东方情愫当代绘画”艺术特色。
陈奕龙作品 坠入花田错 局部
见到陈奕龙是在他暂居的黑桥工作室,他的工作室极其简单。最先让我注意到的作品是一张青蛙的画,作品名称叫《沉入没有答案的洪流》,这幅画是陈奕龙来北京创作的第一件作品,也许是陌生的环境和黑桥的黑夜给了他太多对于未知的猜想。画面上是一只在海浪中追逐金球的青蛙,陈奕龙介绍说,故事的背景来自于《青蛙王子》,帮公主捡到球,向公主索上一吻即可变身王子。“王子”身份对于陈奕龙来说,是财富地位的象征还是寻获一个答案?事实上,他在北京创作的作品里面都有青蛙,有些只是隐藏在画面深处——害怕别人发现似的。
陈奕龙作品 沉入没有答案的洪流
奕龙也算是健谈的,可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内敛和一点内向性格。
从毕业到目前,陈奕龙以“野生阿宅”命名过三次个展,“阿宅”这个词,有点丧失主动行动意愿的意思,中国、日本以及世界各地都有一大批“宅人类”,野生的“阿宅”就有了不为本词所控的意思。用陈奕龙的解释,宅起来可以一动不动,动起来却十分敏捷!
我以为以台湾的富庶和悠然的生活节奏,北京的环境会让他不习惯,没想到他很坚定地表示愿意留在北京继续进行创作,愿意把北京当成他主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他说因为北京的文化艺术氛围是他在台湾感受不到的。
他喜欢北京也许是因为他的青蛙适应了这里,我想。
陈奕龙不愿出去写生,宅在工作室让思想遨游,然而他的作品却又那么的和他的生活经历贴近。他不写生,画的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专访陈奕龙
在台湾的一些创作经历是怎样的?
像我早期的作品是从学生时代开始做一些技术上的学习,怎么样把立体感啊给抓出来,然后是素描的基础工给弄扎实,在那时候的创作基本上是写实,刚开始学院派就是写实。然后是临摹,之后很大很大的转变是在大学的时候,接触了比较多的当代艺术,之后写实的东西也慢慢被稀释,但是还是离不开某一些形体,然后创作方式也比较不一样比较灵活一点,但是那时候还是有一些写实的影子。一直到大学毕业我们台湾男生要当兵,有一年时间不能碰艺术,毕业之后我是先到科技院工作,那时候也是因为经济的问题,所以先找份工作做一做,之后又回到艺术圈继续创作,才慢慢的发现到我把之前的技术抛开,出来新的东西就是现在的系列,现在用色块色块所拼接组合的,大部分是以青蛙为主题的一些创作。
也就是说你的艺术创作是从重回艺术圈开始的?
其实从大学就有了,在大学就有什么试验艺术系啊,什么都试验,什么材料都试什么画风也都去尝试,但是还不算到很完整没有一个系统,直到毕业工作几年之后有一些社会经历了,它那种思维上的力量才凝聚,之前都是很散的。
陈奕龙作品 坠入花田错1
学校里学到的和后来社会上所经历到的才促使了你这批最新作品的形成。
对,它是一种混合体。
从台湾来北京多长时间了?
我目前来了快三个月了。
你觉得从台湾到北京来后艺术环境和差异在哪里呢?
北京的艺术环境是非常非常的有凝聚力的。艺术家画廊他们都在同一个区块,就像一个艺术小市区一样。但是台湾都很散,在台湾我要找一个艺术家朋友可能要跑大老远,不像这边有这样的一个集散地,台湾的画廊也是都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可能有一部分比较多画廊但是他们都不是在一起,不像798那种方便性,只要一站式的看完全部画廊,台湾不是,台湾是散的,所以这里来说的话因为地点关系它的凝聚力会比较强。
那你喜欢哪种的?
老实说我比较喜欢北京的环境。
是什么原因选择了青蛙这个形象?我看近期它如此频繁的出现在你的作品里面。
青蛙它其实是一部分我的转换,一个画面里面我把自己丢在那个画面里面,我如果画自己的话,它对表达上面就少了一层诗意了,但是我找一个东西来做转换的话它在这个画面里就变得比较丰富,然后也比较多的曲折,没有办法让人家直接的去了解它,是用间接的方式去了解是最好的。为什么去选青蛙呢,当初我其实也有画很多的动物,但只有画到青蛙的时候感觉它就是潜意识里面形成的,然后比较直觉性的筛选出来,青蛙个性上也有一部分符合我本身的一些个性,青蛙它不太动,很安静,我也是话很少的,但真的有事情要做或有什么东西要发生的时候青蛙的动作是很迅速的,它身上有部分是跟我挺符合的,我就想青蛙挺适合我的,我也很喜欢它的造型。然后我就用它来做我的转换体这样子,我就一直用它来用于我的创作但之后会不会改也不确定,目前我会继续用它,现阶段还需要它。
陈奕龙作品 坠入花田错2
包括青蛙的作品有多少件?
台湾的不到四十,加上北京的不到五十。
在北京参加一些展览吗?
在北京的还没在台湾的现在正在巡回。今年就三个展了,加巡回目前三个。
有没有听到展览现场的一些评价?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