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艺术品拍卖:有钱任性?还是潜规则作乱?

2017-01-19 10:45:38 

艺术品拍卖:有钱任性?还是潜规则作乱?

  毕加索油画《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在纽约佳士得“展望过去”夜场拍卖中以1.79亿美元成交,创下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话用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再合适不过了。当许多人还停留在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呐喊》创出的1.2亿美元天价时,毕加索的作品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关于天价艺术品的想象。日前,他的油画《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在佳士得纽约春拍,以超过1.79亿美元(约合11.1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面对过往“天价”以及这一次的新“天价”,有人叫好,认为艺术无价,多高的价格都不为过;也有人担忧,认为有钱就是任性,在资本操纵下的艺术市场难言理性。

  其实,除了毕加索的《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前不久在圈内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有另一件作品,那就是齐白石巨制《山水十二条屏》,将于下月初亮相保利春拍。这件作品估价逾10亿元人民币,很可能成为“史上最贵中国艺术品”。在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看来,前些年,齐白石一件山水画拍出了近亿元,如今“十二条屏”拍出10亿元,“再正常不过了”。

  而接连出手阔绰,从海外购得苏轼《功甫帖》和鸡缸杯的藏家刘益谦也认为,艺术是无价的,尤其是那些少而精的作品。不过,资深藏家王立军不这么认为,“撇开拍卖行为自己赚吆喝不说,仅仅从流通性来说,齐白石和毕加索就没有可比性。”

  一次次“天价”的诞生,刺激着拍卖界的神经,至于其中是否隐含泡沫这一问题,愈加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甚至担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拍卖潜规则一次次浮出水面。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艺术品拍卖屡创天价,除了因为其投资价值引起热捧外,拍卖行利用一些潜规则推波助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王立军透露,不少拍卖公司为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常常组织一些所谓“国宝”级艺术品炒作,价格哄抬得越高,越有利于为自己赢得媒体关注,“拍卖中的高价成交额都是真的吗?其实,不少高价成交的拍品,根本就是人为‘造市’。”在他看来,国内拍场屡屡上演“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景象,其实正在透支市场的未来。

  对于虚假成交,王立军说,想要发现它,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查询买家在竞购完成后是否缴纳过个人所得税,以及组织拍卖的公司是否收取了相应比例的佣金,‘李鬼’就现形了。”不过他也承认,要获得相关数据,倒是真不容易。

  另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拍卖业内人士透露,为了招揽更多卖家,不少拍卖公司虚报成交额也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据他介绍,每家拍卖行都会向委托人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如果真按照计算公式‘成交额=落槌价+佣金=落槌价+落槌价×佣金比例’,你会发现它们的营业额根本就对不上。只要翻看那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就能知道得一清二楚,国内没几个公司能躲得了这一潜规则。”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潜规则,其中一个原因是上好拍品越来越难征集。尽管今年春拍征集到三件宋代书画作品,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依然表示,今年是公司成立以来征集最难的一年,“藏家认为,只有宋元年间的作品才值得收藏,而如今的藏家几年下来也难得看到一件宋元作品。这就是收藏的现实。”

  除了上好拍品在世面流通越来越少以外,好作品难征集,还在于拍卖行在一些藏家心目中也产生了信任危机。“拍卖行为了分摊拍卖风险,往往在拍卖前就会私下接洽那些有意向的买家来做第三方担保。不过,如今拍卖行让原本保持中立的担保人也参与到竞价中来,拍卖行不仅失去了中立性,连可信任度也弱化了。”拍卖业内一位资深分析人士说,照此下去,相比公开竞价拍卖,私人洽购或许会变得更红火。

  新闻延伸

  中国买家接盘西方艺术品

  在各种“天价”的背后,中国买家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苏富比日前正式公布,在5月5日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以2041万美元(折合1亿5900万港元)成交的莫奈佳作《睡莲池与玫瑰》,买家为大连万达集团。无独有偶,同样在5月5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华谊兄弟掌门人董事王中军以2990万美元(约合1.855亿元人民币,含佣金),拍下毕加索于1948年创作的油画《盘发髻女子坐像》。

  这已是王中军第二次重金拍得西方画作艺术品。去年11月,同样在纽约苏富比,王中军以约3.77亿元人民币拍下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雏菊与罂粟花》。这也创下了中国藏家海外竞拍西方艺术品的最高拍价。而在2013年11月,万达集团在佳士得纽约拍场以1.72亿元人民币购得毕加索画作《两个小孩》。双双钟情西方艺术品,就连出手的时间都颇为相近,以至于有网友调侃,这是收藏大咖间的暗中较劲:你有钱?我比你更任性!

  当被问及缘何屡屡出手西方艺术品,王中军解释说,喜好收藏的他原本就偏好印象派作品。而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回应称,主要是国内书画拍卖赝品太多,“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是在国际上流通的。”据他透露,万达今后还将继续到国际拍场收集在世界美术史拥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拍卖会上约四成西方印象派作品都落入日本买家之手,而后来随着“泡沫经济”崩溃,不少作品都砸在了手里。如今,面对万达集团、王中军此举,一些人开始担心是否会重蹈覆辙。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认为,相比整个拍卖市场来说,这类人群占比还很小,没必要“杞人忧天”。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