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Leckey, GreenScreenVegetables, 2011
策展人Lauren Cornell近日就他们对于我们和无生命世界关系的看法和关注点访问了四位艺术家——John Kelsey,Katja Novitskova,Jacolby Satterwhite,马克·莱基(Mark Leckey)。这一对话发生于马克·莱基(Mark Leckey)个展“无言事物的普遍可言性”(The Universal Addressability of Dumb Things)开幕之前。这一展览探索了“科技-泛灵主义”,随后扩展开来,探索材料自我构建的能力,这种能力产生了活物和人,因此——在最终的分析中——科技、贸易、竞争变成了和有机世界类似的“人工产物”。
Lauren Cornell(LC):“泛灵主义”,或“万物有灵论”,是最近不少展览和艺术家的关注点。Anselm Franke的展览“万物有灵”在国际上巡回之后在纽约的e-flux停下了脚步。第13届文献展上也有许多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内容,那些事物注定不会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中——植物,动物,机器——不会被我们的凝视而激发,然而和我们共同成长进化。Mark,你策展的新展,“愚蠢事物的普遍可指性”,将这一对话清晰扩展到了科技对我们看待事物方式的改变这一内容上。你能谈谈这个展览的动机,以及你觉得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如何变化了?
Mark Leckey(ML):这个展的概念来自于我的一次名为“In The Long Tail”的演讲,那次演讲中我讲的有一部分来自Erik Daivs的《Techgnosis》一书。他认为当科技越无处不在,当我们的环境越可控,我们就会越回到原始的过去,我们就会越回到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中。于是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变成有反应的东西,我们曾经认为不会说话的东西也都会开口,而这种普遍的可言能力——事物的网络——会改变并创造世界的图景。魔法就在那里。这是异质的状态,潜力无穷。作为艺术家,那是我关心的,我需要一些有创造力的东西。我着迷的还有就是这些网络和设备都是由那些非常逻辑化、数学化的过程——自我封闭的运算法则——来书写创造的,产生了原始而丰腴的对数码领域的超越,不论是视频还是音乐。在代码这样无生命的东西中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实在的东西。对于你的问题,我会说对我而言,它意味着你不需要连贯的概念或评论源头就可以谈论、或者介入客体。不只是通过我们的语言逻辑来介入。你可以在完全不同的层面上尝试、强调他们。
Mark Leckey, GreenScreenVegetables, 2011
LC:Jacolby和Katja,你们认为在你们的作品中有泛灵论的存在吗?如何存在?
Jacolby Satterwhite(JS):在我的创作中有泛灵论的态度。我的视频、摄影、绘画的灵魂才是我创作的客体。我将我母亲绘制的抽象结晶和全家福并置,希望能够证明个人的神秘如何物化在我们周遭的客体中。当我创作这些并置时,我注意到一个经常出现的主题,便是这些静物、建筑放大了全家福中固有的表演性。它们是身体政治的惯常平台。为了挖掘这个概念的潜力,我查看了上百幅我母亲的画作,并创造了一个电脑图形平台,来用我现在的身体重新表现、重新构建这些客体和记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