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哲丰油画作品
初识江哲丰,感觉不太像大学老师,倒更像一位艺术家。穿着质朴,却不乏品位,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谈吐不算多,对陌生的话题难以聊得尽兴,但对熟悉的事物却能侃侃而谈。他是个很容易就让人亲近起来的人,聊着聊着,我们便不再称呼江老师,而是很自然地叫丰兄。他说这个称呼也是他的学生取的,他自己很喜欢,亲切、随意,没有距离感。
30岁出头的江哲丰,先后毕业于湖南省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取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人,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文化月刊》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及作品30余篇(幅),现工作于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设计家协会会员。
说起学生,他笑得很灿烂,一脸难以遮掩的骄傲。他的不少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艺术类大奖。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他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第九届“学院奖广告艺术节”等全国性重要赛事,先后有10余人获奖或入选这些赛事,更有学生获得一等奖。
江哲丰从事艺术教育工作10余年,他和学生亦师亦友,很多学生毕业了还会时不时给他打个电话,聊聊自己的近况,送上问候,就像问候一位兄长。逢年过节,会有学生结伴回来看他。他说,这个时候的自己是最幸福的,这些学生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说只要付出真心,学生一定能真真切切感觉到,他们才会一直记着你,感恩于你。2012年,江哲丰班上有一名来自贵州的学生,因患严重疾病需要不间断治疗,学校离医院路程较远,作为班主任,江哲丰硬是每天坚持送他去医院,在行动和心理上给予了这名学生极大的安慰与支持。后来,这名学生过年过节总会给他发来祝福信息,这样的回报,足以令他欣慰。
“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要扮演好这个角色,一要有胸怀。对学生保持一颗慈爱与宽容的心。二要有智慧。有驾驭教学、驾驭学生的智慧。三要有跑马拉松的耐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江哲丰如是说。
江哲丰爱学生,也爱艺术,他对艺术的热爱超过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说起艺术,他整个人神采飞扬。江哲丰早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对世界油画的发展史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和学习,对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说自己最欣赏的艺术家是塞尚和毕加索。塞尚的艺术思想对他早期的绘画风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如他的油画作品《蓝色洞庭》、《城市后·风景》、《太行人家》等作品中无一不是追求形与色的画面构成作为表现手段,他曾连续4年在省级以上美展获奖,并多次参加各类邀请展。而毕加索的艺术则为他后来研究后现代主义艺术,尤其是后现代影响下的当代公共艺术提供了极简主义元素的理论支持。
江哲丰是一个对当代艺术入迷的人,无论是架上绘画,还是装置、行为,他都非常喜欢,尤其是一些运用新媒介、新手段创作的艺术作品更能勾起他的学习欲望。他喜欢在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目前正在从事公共艺术资源信息库建设研究,他笑言自己正走在“新美学形态——城市公共艺术”的征途上。
几年前,江哲丰刚接触公共艺术,就被这个领域深深吸引了。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曾得出一个核心结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江哲丰打了一个比方,当人类填饱肚子之后,就会有精神层面的需求,比如去看一场戏剧,听听歌。同样,钢筋水泥的城市也需要“精神食粮”,它们可以是精美的雕塑,可以是一栋独具风格的建筑,甚至可以是一块精心设计的下水道井盖……
“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艺术发展得比较成熟,公共艺术项目的设立,有专门的艺术家团队认证,有专门用于公共艺术建设的资金,相对而言,国内公共艺术发展还有很多空间。”这也是他研究公共艺术的初衷。2013年,江哲丰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资源信息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批准立项,填补了国内目前公共艺术资源信息库建设与应用领域的空白。该项目的完成,将为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公共艺术家和城市居民搭建一个权威、专业的信息资源平台,将有力推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江哲丰希望通过这一课题,力争使公共艺术跳出政客和艺术家模式,让市民参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决策,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
这个时代的公共艺术家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创作者,需要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知识。很多公共艺术家既需要有艺术创作的能力,也需要有对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因为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媒介、新材料不断出现,城市空间中艺术创作必将要凸显出科技的力量。近两年来,他暂时割舍喜爱的油画创作,全身心投入到公共艺术创作的领域来。他从简单的雕塑及装置着手,研究各种公共艺术构成形态中元素与材料之间的构成情况,悉心记录创作实验中的各类数据。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公共艺术理论知识,他跑遍了全国10多个省市采集资源信息,向该领域的专家讨教学习。随着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加快,这方面的数据更新很快,在未来的很多年里,他要不停地奔波在不同的城市,去做这方面的信息采集。
问他对城市公共艺术有什么愿景,他满怀憧憬:“希望通过公共艺术家的努力,让每个市民都能享受公共艺术之美,让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