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画廊业萎缩将会危及当代艺术发展

2017-02-05 10:09:38 

画廊业萎缩将会危及当代艺术发展 

  798艺术区内的画廊在去年就减少了34家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中国的当代艺术起步很晚,至今还令很多人不能接受,作为当代艺术成长的重要孵化地之一的画廊,如今又面临成群倒闭的现实,这无疑让当代艺术价值在中国土地上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了影响。

  最近,“画廊”一词又被人们频繁提起,倒闭、休业整顿等现象此起彼伏,各家言论纷至沓来。进入中国7年的韩国最大画廊阿拉里奥画廊就在今年年初宣布撤出中国;在798拥有巨大空间、并代理方力钧等一线艺术家的品画廊也即将退出(据画廊主林松透露,品画廊转让手续已签订完毕);最近,比利时的F2画廊也宣布关闭。以上几家都属于在当代艺术界为数不多的一流画廊,其他正在或准备关闭的画廊可能还不少。另据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统计,2012年 (截止11月)798艺术区由年初207家画廊减少至173家,变动数量为34家。

  画廊发展、当代艺术发展和市场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由于画廊是艺术创作和市场的中间环节,一旦画廊出现问题也意味从艺术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出了问题。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有一个特殊现象,拍卖行业过分强大,拥有制造数据和抢占话语权的能力,这就强势地挤压了画廊的生存空间;还有因为总是在西方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两种观点中无休止的争论,导致整个画廊行业缺乏对当代艺术价值观的共识,由此也导致画廊自身运营路线不清晰,这些都势必累积成为画廊的生存困境。由于当代艺术画廊在中国只有十多年历史,属于新生事物,我们也有必要把它放在大文化中来看,由于中国文化长期的自大和封闭,导致现代价值观、标准混乱,传统、当代、东方、西方、正确、错误等二元对立的立场相互为敌,官本位文化和民族主义总是在既得利益的阵营中抢占上方,并对一些新生事物进行攻击,当代艺术画廊自然逃不过这一劫。

  画廊倒闭是市场泡沫破灭还是另有隐情

  业界普遍认为导致众多画廊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大势不好,物价上涨导致运营成本增加,以及798艺术区房租涨价使很多画廊无法承担。但是从近十年艺术市场数据变化情况来看,自2003年开始,2006到2008上半年市场都非常红火,2008下半年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2009年下半年又开始回升,2010年至2011年拍卖市场都大红大紫,亿元天价也频频亮相。意外的是,就在随后的一年时间,十年来都长期处于红火的市场却突然倒掉了一大批优秀画廊,按理说,世界经济波动是正常现象,一路凯歌的艺术市场不应该如此脆弱。实事已经发生了,其结果只能让人反思、推测,原先红火的市场其实是有问题的。

  如果当代艺术有很广泛的消费者,经济大环境不好也仅仅能使画廊在销售额上有所收缩,即使不赢利,也完全可以凭借前期的积累而撑持,特别是业界优秀的画廊更不应该说倒就倒。如果说仅仅是经济不好的原因,可是与当代艺术画廊同时存在的传统书画类画廊却稳坐泰山,笑看风云变化。据观察,北京琉璃厂、古玩城的画廊很少听说有关门的,而这些区域的门面更是绝对的抢手货。别说经济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是有实力的画廊简直是台风都吹不倒,因为他们的利润是全天候的。这说明当代艺术市场明显不如传统书画类市场。

  中国艺术市场晴雨表一直是由拍卖公司把持的,数据显示总体上是一路飘红。从理论上说,艺术市场的好坏主要看其市场制度是否健全、买家和卖家是否充足。这三个条件中至少要存在两个条件,才能使市场长久地从好的方面发展。众多优秀画廊倒闭直接说明现在市场是卖家多,买家少,还有人所皆知的市场制度不健全。可见,市场的实际基础相当薄弱,也就是说这样的基础根本支撑不起突然膨胀壮大的市场体量。就好比一个人四肢、五脏等身体各方面都有问题,本应长期调养,但他为了尽快有一个健康的外表,于是肆意服用激素类药品,速度提起来了,身体的药物反应却一发不可收拾,结果成了个虚胖子,一遇吹风下雨就要奔溃。今天的艺术市场不就是这样的吗!前期为了快速见成效,没有理由的炒作,适得其反。最终市场虚胖得让人一看就假,谁还敢来合作啊。当代艺术画廊倒闭就是市场泡沫破灭的反应。

  在一个没有完善的制度和诚信不足的社会,我们不能仅仅看数据,一些数据制造者别有用心。他们根本就不是在严谨地研究市场、合理地发展市场、负责地维护市场。很多只是在损人利己,不考虑职业道德和商业原则。很多作品价值都没有得到公认,甚至名不见经传,短时间内就可以炒作到“天价”的数据;有些名家作品,虽然价值早有公认,但在多年来并没有任何新价值发现的前提下,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价格抬升十倍甚至几十倍。如果不是经济不好,他们一定还会继续制造假象的数据,使当代艺术市场价格体系更加混乱。所以,大批画廊倒闭的直接原因就是无法消化作品在前期积累的市场名誉。

  在发现价值的前提下推动价格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起步很晚,市场还处于慢慢培养和扶持的阶段,本应以理性去建构和爱心去呵护,可是一些人却总是喜欢大跃进。客观地说,不是所有天价的作品都有很高的价值,也不是说所有还没卖出去的作品价值都不够。既然市场行情公布出去了,爱面子的人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画廊里作品的标价也自然得顺着市场晴雨表指向的这股风前进。虽然数据可以操作,但在现实中正儿八经地销售作品就考验真功夫了。在买家少,市场机制又缺乏的前提下,画廊生存的确很难。

  对于市场的操作,我们建议一定要在发现价值的前提下去推动价格。市场操盘手把艺术作品价格推高是天经地义的,但应该把持推动的尺度,任何商品要涨价都是有理由的,特别是艺术品这个特殊门类的商品,更应该理性的全面的带有策划意识地去做价格,因为它是非日常性商品,价格完全是靠附加值支撑的。我们需要清醒地知道它现有的价值,以及随着艺术家创作实践的推进,还有在社会政治、文化、信仰等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未来可能提升的空间是多少,都要有理性的估算。所以,我们要强调艺术市场操盘手应该懂艺术,既要符合经济操作的普遍规律,也要顺应艺术品生产的特殊规律。同时,笔者也建议,将来能有更多艺术理论家、批评家能介入艺术商业,也许对自身和市场都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画廊应打造当代艺术品牌新战线

  除了拍卖行业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实施的冒进行为,画廊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很多画廊定位不明确,无法确定自己到底要推什么样的艺术,展览与展览之间也找不到关联,无从在学术体系上有自己的面貌。批评、理论无法介入,更无法成为艺术史中的案例。自然,这些画廊推出的作品既进不了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但同时它又明显不具备传统书画的形式特征,要创新没创新,要传统不传统,无法吸引或折服藏家的眼球,也无法迎合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向往。所以这种中间状态作品在艺术市场中极其尴尬,其主要原因是画廊老板对艺术史在当代的转变缺乏了解,或者说他们中很多人并不完全认同当代艺术的价值观,仅仅把当代艺术当作新装饰品,如果只是这样,很多有钱人的确完全可以把更多的钱花在珠宝首饰上。所以,画廊应该树立当代艺术的独特品牌意识,有了品牌才有强劲的市场。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