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纹《理想小于荒芜》布面丙烯,150X170cm,2013年
李易纹的绘画具有独特的气息,让人能感受到一丝丝一缕缕的诗意,淡灰白色的基调,寂静的环境,空旷的场地,孤耸的建筑,犹如身处一种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无人之地”,这种陌生化的情景正与那种充满浮华躁动的都市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易纹之所以选择这种带有心理“错位”绘画语言,就在于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发现,随着自己逐渐接触当代艺术的深入,再回过头来反思学院的艺术,特别是学院油画更偏重于现实主义框架下的写实技巧,尤其是苏派油画仍具有支配性的影响,而非真正的欧洲现实主义传统。他意识到必须要摆脱这样的局限性,找到符合表现自我的绘画——由单纯、宁静、诗意、怪异组成的语言和风格。
李易纹的绘画中追求的美学趣味与其个人艺术经验有着密切关系。他曾长期陶醉于飘渺的水墨世界和徜徉于美妙的书法传统,传统艺术所蕴育的简洁、宁静和诗意的美学精髓也被他有意和无意地转译和融化到油画的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融入的过程。因此,难以在李易纹的绘画中觉察到矫揉造作之感。除此之外,无论是宏大的场景,还是微观之景,无论是有人物的情景,还是无人之景,李易纹在形式上采用了后现代的方法,既有对图像的抽离、过滤和提升,又有对图像的挪用、组合和混合。尤其是他将非逻辑、反讽、虚构、异位、庸俗小说的要素融入画面,既颠覆了以往的绘画叙事,也生成了新的图像意义——是一种能被感知的陌生化样态,这样,想象的空间不断被打开和延伸。可以说,他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绘画的修辞,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似乎预示了一种新的绘画美学。
面对今天中国绘画(即主要由学院派风格、大牌画家流行风格和新的动漫风格所组成)的格局,李易纹潜心认真研究和分析自我与他者、历史与现实、形式与观念的关系,最终在众多繁复的艺术现象中找到了绘画的缝隙,一种符合表现自我意识的绘画语言——他在绘画创作中保持某种均衡,即拿捏有度,收放自如,精致中不失有豪放,严谨中不失有随性。
像许多年轻人一样,李易纹不得不面对冷漠而严峻的世界,也时常会茫然地发出一声叹息!这种无奈的气息则完全浸透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绘画最终成为了个人情感的避风港。
2013/1/7北京
李易纹的绘画具有独特的气息,让人能感受到一丝丝一缕缕的诗意,淡灰白色的基调,寂静的环境,空旷的场地,孤耸的建筑,犹如身处一种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无人之地”,这种陌生化的情景正与那种充满浮华躁动的都市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易纹之所以选择这种带有心理“错位”绘画语言,就在于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发现,随着自己逐渐接触当代艺术的深入,再回过头来反思学院的艺术,特别是学院油画更偏重于现实主义框架下的写实技巧,尤其是苏派油画仍具有支配性的影响,而非真正的欧洲现实主义传统。他意识到必须要摆脱这样的局限性,找到符合表现自我的绘画——由单纯、宁静、诗意、怪异组成的语言和风格。
李易纹的绘画中追求的美学趣味与其个人艺术经验有着密切关系。他曾长期陶醉于飘渺的水墨世界和徜徉于美妙的书法传统,传统艺术所蕴育的简洁、宁静和诗意的美学精髓也被他有意和无意地转译和融化到油画的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融入的过程。因此,难以在李易纹的绘画中觉察到矫揉造作之感。除此之外,无论是宏大的场景,还是微观之景,无论是有人物的情景,还是无人之景,李易纹在形式上采用了后现代的方法,既有对图像的抽离、过滤和提升,又有对图像的挪用、组合和混合。尤其是他将非逻辑、反讽、虚构、异位、庸俗小说的要素融入画面,既颠覆了以往的绘画叙事,也生成了新的图像意义——是一种能被感知的陌生化样态,这样,想象的空间不断被打开和延伸。可以说,他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绘画的修辞,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似乎预示了一种新的绘画美学。
面对今天中国绘画(即主要由学院派风格、大牌画家流行风格和新的动漫风格所组成)的格局,李易纹潜心认真研究和分析自我与他者、历史与现实、形式与观念的关系,最终在众多繁复的艺术现象中找到了绘画的缝隙,一种符合表现自我意识的绘画语言——他在绘画创作中保持某种均衡,即拿捏有度,收放自如,精致中不失有豪放,严谨中不失有随性。
像许多年轻人一样,李易纹不得不面对冷漠而严峻的世界,也时常会茫然地发出一声叹息!这种无奈的气息则完全浸透在他的绘画作品中,绘画最终成为了个人情感的避风港。
2013/1/7北京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