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2012》水印版画,380cm×1400cm,2012年
陈琦《水12》水印版画,62cm×99cm,2011年
认识陈琦已经好多好多年了,当年我在南京艺术学院做学生读硕士时,他已经是学院的老师,见面时还得叫一声“陈老师”。又后来,我在外面工作一阵,回南艺读博士,我和他成了同学,政治课、外语课、计算机课一起上课时,我们还经常有一些“密谋”,因此一起时也多直呼其名。想不到,现在在南京之外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我们成为了同事,按学院的习惯,相互之间多互称“老师”,(我刚从学校外面进来被称“老师”真有些不自在但也窃窃自喜)但是与老同学见面,还是习惯了互呼姓名。
在南艺称他“陈老师”那阵时,我就到过他画室看画,那时他的“明式家具” 、“古瓷器”(1989-1991)、“古琴”(1990-1991)等的系列作品刚出来,影响很大,我也特别喜欢这一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使用的是水印木刻手法,这是陈琦一种坚持并将之推到极致的一种艺术方式。在这批作品中,陈琦对水与版之间的关系,对水分的控制、水痕的把握,对版的刻画、印痕的考究,对表现对象的形、体及结构的处理和精致的掌控,还有,对被称之为本质的单纯“美”和内核的“文化”的表达和体认,这构成了陈琦作品的重要的出发点和特点。
之后,他一系列的作品如“二十四节气”(1991-1993)、“荷花”(1991-1999)、“水中鱼”(1997-1998)、“梦蝶”(1999-2000)、“手印”(2000-2006)等,经常见诸展览和刊物。有一个阶段以创作木板蝴蝶及传统文化图像相关的版画,一种中国式的“庄生梦蝶”与历史文化相纠结的心理图像,依然考究于印痕、结构、意蕴、内涵,但,似乎变“单纯”而“精致”为丰富而大尺幅,而且还尝试过巨大尺幅的版画创作如“手印”(2003)等,这多少是与当代艺术及思考、尝试有关,也体现了陈琦一直以来安静思考及挑战现实的一种气质和努力。
近期,他给我看了水的系列(2003-2010)作品,可以看出,他在进一步地构筑他的单纯、精致,同时又宏大、寥廓的一种画面,在这样的画面上,我们可以游动于具体的对水的形态、水性、自然的空间和情境、光影的视觉场域等的美学体验,而同时更游动于抽象的超现实的对形式的会意、对观念的关注、对水的文化关怀等。其实,陈琦的作品中,从古琴古家具,到荷花梦蝶,到当下的水系列,总存在着具体的物象中的超现实观念,他意在于具体的物象上把握和雕琢出具体的“美”,而更有意于超越于这种具体的物象和具体的美,而表达一种朦胧的、深沉的、寥廓的东西,这东西也许是一种观念、一种文化意蕴、一种精神的恍惚和体验。
而他的最新作品是“时间简谱”(2008--),我认为,这是他艺术创作思想的重大转折,是从有形的物象以探询无形的观念,转向于从追问永恒的无形的观念而落实于具体的物理形态。“时间”是一个永恒、抽象,甚至是无法描述的东西,而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和方式,更可能是一种挑战。陈琦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从时间的痕迹入手,以他特长的精致考究的思维和手艺,结合现代的视觉表达方式和图像方式, 将“时间”物化为艺术的物件和图像,综合呈现在书籍、版画、木雕、影像,使“时间”成为可触摸之物,可观赏之物,更成为可体验、可思维之物之象。
解读陈琦,不如静静走进他的作品,静静触摸和体验他的思维之物。
2010年中秋于京城沁绿园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