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探寻色彩感觉的边界:约瑟夫·阿尔伯斯正方形的礼赞系列赏析

2017-03-23 10:23:01 

探寻色彩感觉的边界:约瑟夫·阿尔伯斯正方形的礼赞系列赏析

 约瑟夫·阿尔伯斯 正方形的礼赞系列

  每个人似乎都会对颜色有所偏爱,我们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色彩的冲击,却从未对这些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深入思考。绿树青天,蓝海红日,自然中的色彩是丰富的。虽然拥有一个能够精密地感受光线的眼睛,可真正懂得如何去使用它的人却少之又少。若论起用眼的个中好手,艺术家群体想必能拔得头筹。对画面色彩的考量和搭配,除了敏锐的感受力之外,未尝不是件需要多年训练的事。在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中,就有这样一位,付出一生的时间来探寻色彩感觉的边界——他就是约瑟夫·阿尔伯斯。

  “成百上千的人都能用嘴谈话,但只有一人能用脑思考。成千上万的人能够用脑思考,但只有一人能用眼观察。”这句名言出自著名的19世纪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他的文章曾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艺术趣味产生了极大影响。阿尔伯斯对这句名言推崇备至,可以想见,阿尔伯斯一定自负于自己定是这千万人中懂得用眼的一人。

  提起阿尔伯斯,稍有艺术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那极富辨识度的《正方形的礼赞》系列,这些同名的画作之间非常相似,却又充满着变化。这个系列都是以正方形为元素进行创作,距离和角度的完美把握,使之体现出一种秩序感和和谐感。这幅现藏于蓬皮杜,名为《深情的》的作品也属于这一系列。画作绘于1954年,为81厘米见方,构图简单而严谨,正方形精巧的安排和恰好成倍数的距离,阿尔伯斯在构图上的努力为画面换取了难以言喻的空间感。四个正方形被填入了不同的暖色,橘色、橙色、棕色、赭石,仔细观看,相邻的两色之间在画家不断调整下,二维的空间上似乎出现了一种三维的深度,最中心的赭色块似乎漂浮在画面上。实际上,在面对他的作品时,语言的贫瘠明显地表现出来,也许我们可以最终为画面上的色彩找到一种名词,但艺术家诉诸于感受,借由色彩向每位观者的眼睛的表达,这种难以言喻的感受是鲜活的,是永远不能被黑白铅字钉死在纸面上的。这正是阿尔伯斯的目的,抛弃图像背后的固定程式和象征,将元素减至最简,从而激活我们具有的感知,用肉眼去感受画面上无法言说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张力。相比别的作品,此时艺术家只关注画的色彩和视错觉的清晰度,这是他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所惟一要表现的两个元素。

  尼古拉斯·福克斯·韦伯在评论阿尔伯斯的这一系列的画作时曾说道:中央正方形左右的间隔是它与下方距离的两倍,而其上方间隔则是它与下方距离的三倍,这种安排使得整个作品产生了体量感和运动感,从而避免使画面显得过于静态。画面中水平的轴线使得观者将目光落在了作品的平面性上,而从里向外的垂直线则营造出一种空间感,它们同时存在并带给人两种视觉感受,模糊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界限,并使观者的目光不断地在前景和背景之间来回移动。阿尔伯斯故意在其中创造一种紧张的状态,使视知觉无法得到释放而存在于一种永恒的运动中。

探寻色彩感觉的边界:约瑟夫·阿尔伯斯正方形的礼赞系列赏析

 约瑟夫·阿尔伯斯 深情的 81×81cm 硬板上油画 1954年

  关于艺术家创造这些独具特色的作品的原因,我们必须回到他的生平经历寻找答案。约瑟夫·阿尔伯斯1888年3月19日出生于德国波特洛普市,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一个技术工人,同时兼职做着油漆工,他的母亲则来自一个铁匠世家。手工技艺的经验从小就根植于他的童年记忆,绘画过程从1920年,他作为一个学生加入了包豪斯,到之后留校成为了一名这里的教授,阿尔伯斯一直在包豪斯进行着自己关于彩色玻璃画、家具设计以及色彩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直至包豪斯学校关闭。而这期间的探索,也使得他尝试了各种媒介的创作,同时,在进行各种家具设计、彩色玻璃设计等实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他把自己对将生活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的认知进行了深化,这些都可以被看做他色彩研究的最初实验和日后《正方形礼赞》系列创作的基础。1933年,由于希特勒的压力,最终促使阿尔伯斯离开德国前往了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黑山学院,在他的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艺术家。在这之后,他来到耶鲁大学工作,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正方形的礼赞》的创作,并着手写作《色彩构成》一书。

  培养对于艺术创作材料的直接感知能力,进而在日后的创作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原材料的性能——这是阿尔伯斯的艺术理念和教学理念。在生活中感知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在他看来,艺术家首先是一个完全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的人,而不是那种浪漫主义式的天才。《色彩构成》一书平直易懂,对20世纪末的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阿尔伯斯所改良的色彩教学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世界各地的艺术生培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正方形的礼赞》是阿尔伯斯是对艺术理念的最好表达,在这些不同大小的正方形中,他避免了任何之前艺术风格或是技巧的影响。在其中,我们看不到任何达芬奇或是拉斐尔,或者其他艺术家的影子。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也只是阿尔伯斯想要传达给我们的,这些色彩之间的对比和并置所造成的视错觉。一如最早、最单纯的艺术,不需要艺术史知识的支持,仅仅观看它们就足以使我们感动。在这里,艺术作品仅仅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赋予的能力,来自于我们最直接的感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