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学术 >

如何达到思考状态的精确性?赵要解读汪建伟

2017-04-02 09:19:13 

如何达到思考状态的精确性?赵要解读汪建伟

  汪建伟,《接近远 No.1》, 2016。布面丙烯、油画。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汪建伟在谈自己绘画的时候说:

  “有的时候我画完都不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因为不是内容吸引了我。一艘船、?台车、?块石头、一个细胞它们吸引我,不是这些图像的意义,也不是某种审美,也许是它们的存在感,我总觉得在我看到它们之前,它们在某种正等待着捕获我这个猎物。”

  可能就“捕获”而言,这个图片真的没使出什么媚术来诱惑他,反而更像是他自身的认知和知识“驱使”着他去自投罗网。所以不是图像抓住了老汪,而是一种他自我的知识结构,自我制造出的?种思考的状态把他自己黏在了那里。此时图像、图像内容以及画出来这张画本身都作为了他的?个思考对象摆在面前。这个时候这张画,它不是在呈现一种开放的结论,而是凝固在?种认知方式下面的“存在状态”。简单说,老汪的创作可以看作是“我想所以我就是创作”。他的全部都是他的所想,而不是想了具体内容再去创作。它们呈现出的是这样一种,以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对外在客观世界和物的“思考状态“的精确表达。如果一切都可以打包归类来理解,那么把老汪的所思对象和所思内容分别打包成两个集合来做一个比喻:思维就像光线一样投射在所观看的客观对象上并不断的产生反射。作品便是为了实现精确表达这种反射状态的不断探求。在这个过程?面生成的作品自身,也将成为一个客观实在的物体,再次受到那些思维光线的不断照射和审视。

  为了实现那个“精确”的认知状态,所以他强调:

  第一,一定要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就是不能手绘;

  第二,不要有任何人文气息;

  第三,不要太讲理,一定要让它脱离那个语境。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表达不是在完成一种认知的结果,也不是思维的结论和升华。它要实现和达到的是一种思维照射之后那种“反射状态”精确描述。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格物”状态一样。它必须是观察物,认知思维和人都同时独立存在才会产生的相互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状态,所以那个卡车同时要保持住它作为卡车自身形象的独立性,同时还要在思维的作用下维持一种能够被思考的开放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老汪自己所说的那种:“既是那个物又不是那个物的位置。”这个时候,在一系列的认知驱使和调动下,画面上产生了那条贯穿整个图像的冷峻直线。反应在其他绘画上面就是那种,他所谓找不原因也不是情感因素的斜线或者光斑。它是为了实现无数认知和分析思维投射在观察对象上面之后,欲对那种“不确定性”的精确塑造而出现的。所以它是一种为了达到和实现某种状态而出现,而不是某种具体内容的反馈,更不是审美的情节。它就是线条本身,是当下知识集合里面对线条的全部所想所感。它和那个观察思考的对象相关的,所以也是唯一的。

  这种思维之光不只是停留于此。它将继续穿透和深入到画面的各个细节部位,继续进行那个无处不在的认知照射。在所描绘的物体的各个细部,处处都是充满概括性的笔触和抽象化了的颜色。它们始终保持一种高度节制和概括的形状结构和色彩状态。这与早期的现代主义绘画处理方式不一样。老汪的注意力不是对这种能力外化的挖掘和拓展,而是作为一种现成的文化成果来应用。

  用它们来调动他全部的认知,承载各种现代性思维之光的照射,实现这个认知动作和状态的精确塑造。所以这些绘画的焦点呈现出来的不是个人自身外化的能?崇拜,而是一种思维投射状态的精确性和它本身的意义。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其实可以简单归结成“人类对其自身某方面能力的崇拜。”这个能力并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自身不断的自我身体或者意识的解放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当理性思维随着现代性一起,到达极致的抽象性之后,理性认知思维与外部的物质世界的关系,也将从一种对抗性的自我纯粹性追求,逐步转变并重新审视。将重新调整?、思维和客观世界这三者的关系。我认为老汪的这些创作是和这个社会反思有关的。这也是决定他没有选择任何一种单方面的纯粹性的一个原因。如果说艺术非要是关于美学的,这里的美产生于对那种特别的“思考状态”的精确性塑造。这也是老汪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观念艺术中,观念或者观念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外化了的精确性所带来的美学体验。

  老汪在这样一个不断认知和反复审视的过程中实现其创作。如何塑造和精确呈现出这个过程与思考状态成为了他工作的重点。这种自我循环的生产过程,有一点类似于他早期的那个关于种植和收割的录像作品。不过《循环》那个作品更像是一种对这种方式的外在表述,而现在这种创作是这个方式的一种内化了的实践。作品在这个无限的反复过程里面,不断的生产、审视、再生成的循环“思考状态”中完成。这种“思考状态”的精确表达不只在绘画里面存在,在老汪的其他类型作品里也能感受到。比如不管是他讲述戏剧里面的多重时空,还是其他装置里面强调的认知方式。这些都是一种思考表达的具体内容,是创作的思维元素。将这些元素打包在一起投射到被审视的那个对象上便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而作品就是为了凝固住这个反应状态的精确描述。他追寻的是这个“思考状态”的精确性,而不是思考之后的精确表达。所以也可以说这个状态即是作品的内容。从这个精确状态的表达逻辑里也可以反过来不断检验他自身的创作,以及探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只有在这个“精确性”确定的情况下,来谈论这种创作?方式以及这些思维和认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才会激发出各种真正更深远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汪建伟作品:

如何达到思考状态的精确性?赵要解读汪建伟

  汪建伟,《更多 No.19》, 2016,布面丙烯、油画。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如何达到思考状态的精确性?赵要解读汪建伟

  汪建伟,《...之间 No.5》, 2016,布面丙烯、油画。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如何达到思考状态的精确性?赵要解读汪建伟

  汪建伟,《信使 No.8》, 2015,布面丙烯、油画。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