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
《女武神章鱼》
艺术史上利用日常物品创作的艺术家不在少数,但形式上大多粗陋无趣,反叛、颠覆的目的达到了,却往往引发人们对艺术门槛的质疑。而葡萄牙艺术家乔安娜·瓦斯康斯勒(Joana Vasconcelos,1971年生于巴黎)却以其奇诡、华丽的大型装置,一再挑战人们的想象力。她将时尚和乐趣揉捏在一起,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寻常之物的挪用及重组,创造出梦幻般的空间场景。与波普前辈相比,瓦斯康斯勒的超越之处在于,她将日常物品从人们熟知的概念中抽离出来,通过颠覆日常物品的功能来颠覆观者的认知。她还通过艺术与手工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彻底变换这些寻常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赋予它们以崭新的价值与意义。
瓦斯康斯勒作品的主题涉及性别、身份、民族、阶级、政治甚至宗教,她以一种女性特有的柔软,解构人们已成惯性的思维方式,使某些强硬消弭于无形;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超越了以往艺术史的既定范畴,无论是艺术观念还是艺术手段,她信手拈来,然后创造性地综合利用。除达达和波普艺术外,路易斯·布尔乔亚和伊娃·黑塞的装置艺术也对她产生了具体的影响。她还从葡萄牙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将钩针编织、刺绣、珠饰、金银丝细和陶瓷等手工艺元素融入作品,她的工作室现有50位全职员工,包括建筑师、铁匠和裁缝等。
瓦斯康斯勒最具颠覆性的作品是那件名为《新娘》(A Noiva)的大型装置,在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她凭借这件作品一炮而红。远距离看,这不过是一件大型水晶吊灯,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它是由4万个未去除外包装的卫生棉塞制成。据说,这件作品是对杜尚《新娘甚至被光棍儿们扒光了衣裳》的机智回应。
自2004年起,瓦斯康斯勒便开始了《女武神》(Valkyie)系列的创作,女武神是北欧神话中的人物,承载着复杂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但曾被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改编成歌剧,也曾被一群纳粹军官用作谋杀希特勒的暗语。在瓦斯康斯勒这里,女武神并未被表现为人的形象,而是由纺织品、LED灯、刺绣及珠饰手工制作的一件件可调整的物品,可以依据特定空间变换模样。十几年间,《女武神》不断延展、扩大,以各种不同的规模、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为她举办的个展中。《女武神章鱼》(2015)是为澳门天幕广场量身打造的一件大型装置(长35米,高20米),为了创作这件作品,瓦斯康斯勒深入研究了中国与葡萄牙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巨型章鱼及其拥抱着的水族箱内的海洋生物,令人回忆起许多年前连接两地的史诗般的海上航行。
瓦斯康斯勒注重作品与展出环境间的“对话”,例如在2012年于凡尔赛宫举办的大型个展中,她将2011年的作品 《玛丽莲》——用许许多多的厨用平底锅和锅盖制成的超大型高跟鞋,置于凡尔赛宫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镜厅,这双原本只是探讨玛丽莲·梦露式的理想之梦与家庭主妇的庸常生活之间转换关系的鞋子,又被注入了复杂的政治内容。
瓦斯康斯勒从不讳言其作品呈现出的女性特质,在她看来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她的那些被称之为趣味女性主义的看似“浅薄”的作品,却往往触及问题的实质。《喷发的蒸气(红色1号)》是由一个个蒸汽熨斗组成的机械装置,看上去是一朵荷花,一个熨斗就是一片花瓣,这些由熨斗组成的花瓣不断地开启闭合,并在到达垂直位置时喷发出蒸气。这件看似简单的作品,却“讲述”着工业化流程、女性身份、科技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等绝不简单的深度思考。一闭一合恰似一呼一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微妙相连。
作为一位广受关注同时也深受质疑的艺术家,瓦斯康斯勒对艺术有着极为清醒的判断力。她认为,艺术作为一个自由的范畴,应该宽广到足够容纳下任何媒介和技术。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