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于1796年7月16日出生于巴黎。在他24岁时,他开始跟随新古典主义画家Anchille Etna Michallon学习绘画。而这时,正值法国的艺术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变革的时期,而无论是沙龙还是艺术市场都开始逐渐重视这个曾经在学院派艺术中被忽视的主题——风景画。而这也是科洛一生中不断去探索和创新的主题。
《太阳的颂歌》( L'Hymne au soleil, ou Orphée saluant la lumière),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卢浮宫博物馆,巴黎
1998 Musée du Louvre / Arts Graphiques
科洛在1825年前往意大利,在当地游学3年,之后又游历于瑞士,英国,荷兰。并在当地创作了大量的写生风景画。科洛创作风景画的方法与他的老师和之前新古典主义风景画师的方法都不同。曾经学院派艺术家在创作风景画时都会先在室外绘画出速写草稿,之后在室内进行上色,所以无论是光线和用色都来源于创作经验和想象,去理想化自然场景。而随着浪漫主义崇拜自然思潮的影响和现实主义的兴起,以及受到十七世纪荷兰画家和十八世纪末英国风景画家特纳的影响,科洛的作品都会在室外完成大部分的创作,并且捕捉不同种类,不同主题的风景。尽管我们能在科洛早期作品中看到新古典主义强调的精细的技术,例如细腻的笔触,平衡且有重点的构图,以及大量深色调的运用,但在创作的流程中,他已经开始渐渐的把重心从歌颂自然转移到表现自然上。
《弗拉斯卡蒂风景启发的风景画》( Paysage inspiré de la vue de Frascati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卢浮宫博物馆,巴黎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Michel Urtado
在1829年的春天,科洛来到了位于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Barbizon),而这也正是一个影响了科洛一生风格的重要节点。在1830年与1831年,他用两幅《枫丹白露森林的景色》参加了这两年的沙龙。在1831年的沙龙中,他结识了当时巴比松画派的创始人和成员们:泰奥多尔·卢梭(Théodore Rousseau),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Paul Huet等人。巴比松派作为19世纪初兴起的风景画派,它沉浸在对风景的真实反映中,摆脱了之前风景画与古典建筑、遗迹和神话素材的组合,单独反映风景纯粹的美。他们着重表现乡间风光,从田园生活中寻找素材。科洛的作品中吸取了大量巴比松画派的技巧,也借用它们的主题进行创作,但科洛固有的新古典主义的技巧却不能与这些田园牧歌式的作品完全的适应,他又离开了巴比松前往下一段旅程。
《教堂里的修士》( Religieux dans une église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卢浮宫博物馆,巴黎
2014 Musée du Louvre / Marc Jeanneteau
科洛在这之后又一次前往了意大利,重新回到了对古典意象的探索之中。在这一段时间,他一方面重新借助于新古典主义的美学,表现宗教建筑或宗教主题。另一方面,他又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并在其中加入了人与动物,强调俗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科洛的作品中,他创作了一种独特的回忆画主题,即在某个地方创造出大量的草稿,之后在创作作品是添加进去人物与动物,为这个风景赋予文本,让他不仅仅局限在自然中,积极去实现情感的表达。这种方式,也是那时强调情感的导向作用的浪漫主义所追求的。
《贝林佐纳的浴女》(Les Baigneuses de Bellinzona ; Effet du soir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卢浮宫博物馆,巴黎
RMN - 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Stéphane Maréchalle
《带着花冠阅读的女孩》(Liseuse couronnée de fleurs ou la muse de Virgile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卢浮宫博物馆,巴黎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然而,在这么多年对风景画的研习之中,科洛也同时创作了一些人物的肖像画。他善于捕捉片刻之间人物的动作神态,区别于新经典主义对于人物肖像所要求的“理想之美”,科洛笔下的人物则更贴切于现实主义的风格。尤其是他笔下的女性,那种由生活沉淀所带来的真实与平静,是他所追求的美。
《穿蓝色衣服的女人》( La dame en bleu),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卢浮宫博物馆,巴黎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Stéphane Maréchalle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