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预展 >

景泰蓝大师担心后继无人:手工艺者不足2000名

2017-02-14 09:08:06 

景泰蓝

  景泰蓝一直在藏家的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之说,明清两朝的景泰蓝、珐琅彩等尤为受追捧,在各大拍卖会上频频出现千万元天价。2010年秋拍,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1.295亿港元落槌,创下了掐丝珐琅器的世界拍卖纪录。然而,有专家透露,当前中国从事景泰蓝工艺的人员不足2000人。作为中国工艺品技艺的一绝,景泰蓝的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未来该如何衡量景泰蓝的收藏价值?本期名家话收藏栏目专门邀请了来自北京的两位景泰蓝大师以及资深景泰蓝策展人来分享精彩观点。

  壹

  谈现状:最担心后继无人

  羊城晚报:景泰蓝作为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巅峰。传承至今,景泰蓝的发展状况如何?

  丁明鸿:现在景泰蓝的发展态势比较好。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选景泰蓝《喜凤瓶》为国礼赠给了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槿惠;APEC期间,中国政府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的礼品中也有一件名叫“四海升平”的景泰蓝;2015年,国际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赠送给联合国一个“和平尊”景泰蓝。可见景泰蓝已经成为国家顶级礼品,后来,北京工美集团也将“国礼”作为景泰蓝的卖点,将其进一步推向市场,使大众进一步了解这种传统宫廷艺术的特点,景泰蓝的市场认知达到了爆发性的高点。与此同时,景泰蓝国际国内的影响力也在飙升。另一方面,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工艺美术创作,给予景泰蓝制作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这也激发了工艺大师源源不断的创作活力。

  李佩卿:上世纪80年代,北京有很多传统的工艺美术厂因为经营不下去破产了。很多工艺美术大师都是那时从国企出来纷纷成立工作室,大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发挥艺术创造力,创造更多既符合审美需求也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让市场活跃起来。

  羊城晚报:景泰蓝发展迎来了繁荣,那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丁明鸿:现在活跃在景泰蓝创作一线上的就七八位大师,有的已经接近80岁了。现在的问题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踏入这个行业。

  李佩卿:做景泰蓝要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往往做一件作品就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倾注大量的心血,作品什么时候能够卖出去都是不确定的。

  干这一行,可以说15年才小学毕业,30年才大学毕业。景泰蓝的制作是按照一道一道工序来的。首先是设计,之后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活、镀金。学会一道工序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像我这样同时会点蓝和制胎两道工序的都很少见,很多师傅一生也就会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如果一道工序疏忽了,前面的努力也就白费了。所以说景泰蓝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些工序是非常繁琐和枯燥的。很多孩子到我那里学了两三年,就离开,坚持不下去了。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后继无人的问题。

  粗略估算,现在在做景泰蓝的人员总共还不足2000人,大师也就十来位。尽管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但是愿意静下心来学景泰蓝工艺的人并不多。虽说现在在我的工作室里干活的有十几个人,但是就这么点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微不足道的。

  贰

  谈创作: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举

  羊城晚报:当前景泰蓝在创新和传承方面有哪些新亮点?你们个人的艺术追求是怎样的?

  丁明鸿:景泰蓝在创作上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传统的宫廷艺术风格,景泰蓝在历史上一直都是皇家重器,现在继续延续这种风格;另一种是创新路线,也就是将其他艺术创造性地跟景泰蓝结合,比如把绘画运用到景泰蓝上,将青花、粉彩等和景泰蓝结合;第三个方向是将景泰蓝延伸到实用器具上。

  我个人比较喜欢创新,在青花、粉彩与景泰蓝的结合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2008年,我做青花系列,就专门选择一些既有传统陶瓷饱满感觉,又有现代感的器型,在上面掐丝创作了青花纹样。2013年时我创作的“瑞芝洋花缠纹尊”就是将景泰蓝和乾隆粉彩官窑器相结合。

  李佩卿:现在景泰蓝能够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颜料色彩变多了。以前的景泰蓝以青铜器的造型为主,以蓝色为主,再辅以明黄、红色等,差不多有七八种颜色。做景泰蓝的颜料是从硅酸盐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以前主要由国外传进来,现在我们自己也在慢慢研究,虽然发展比国外慢。不过现在总体上有了上百种颜色,这才有了变化的基础。

  说到创新,我之前做过一个6.8米高的塔,这里面就要牵涉到结构学、力学的知识,会有更多的技术含量。我的“心语”作品获2012年北京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这个作品中,我设计了两只象征爱情的天鹅,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上面的掐丝图案一红一绿,都是心形图案搭配百合花图案。这个作品是用景泰蓝工艺做成的,但呈现出来的造型、用色等已经完全跳脱了传统的景泰蓝风格。这也是我的创新方向,以宫廷艺术为底,融合现代艺术。

  叁

  谈收藏:产量有限 仍处价格洼地

  羊城晚报:景泰蓝的艺术价值在哪里?

  丁明鸿:景泰蓝一直以来都是皇家重器,是中国宫廷艺术的代表。以前一直都是宫廷出品,很少流到民间,数量比较少。

  李佩卿:跟瓷器不同,瓷器是一批一批地烧制,一次可以出来上百个。景泰蓝一个炉子只能烧一个。工艺注定了它在产量上是提不上去的。虽然数量少,但经过代代的传承和发展,现在景泰蓝的品种和花色都很丰富,景泰蓝拥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历史内涵,就是它的艺术价值。

  羊城晚报:近年来景泰蓝的价格走势如何?

  李佩卿:总体上是越来越往上走。以前我的一件差不多50厘米高的作品,通常卖价七八千元,现在要四五万元。现在做景泰蓝的人越来越少,再过十年八年,如果缺少新的工匠加入,好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少。

  丁明鸿:我的作品中,那些传统的宫廷艺术风格的,近些年从几万涨到十几万的也有。新品涨幅稍微慢些。现在的制作工艺是在不断进步的,以前的景泰蓝,用料非常粗糙,侵蚀也很严重,不像现在,原料的物理颗度可以提高到150目,这样做出来的成品砂眼也越来越少了。而随着景泰蓝质量的提高,未来景泰蓝的投资机会会更大。

  肆

  谈仿冒:阻碍市场健康发展 迟早会被淘汰

  羊城晚报:《喜凤瓶》被当做国礼送出去后,市面上有没有出现仿冒,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