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预展 >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2017-02-15 08:24:53 

  博伊斯在1970年回复他的挚友爱丁堡艺术节策展人德尔马克的信中写到:“我看到了《麦克白》的大地,所以等雷起雨落之时我们再见吧”。他们在那一年晚些时候于暴风骤雨中的爱丁堡重逢,德尔马克带他沿着被称之为“米克尔赛奇之路”的古代小道向北走。这次苏格兰景观的原始体验为博伊斯带来了灵感,也为这段非凡的艺术关系奠定了基础,最终成就了那段沿溯英伦海岸线的浪漫航行。

  1863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写下长篇小说《怎么办?》(What is to be done?)。在这部小说中,他倡导通过建立小型社会主义合作社来教育和引导俄国广大革命群众,超越资本主义,最终实现社会主义。

  1901年,在这部小说的激励下,列宁完成了自己一本名为《怎么办?关于当前运动中迫切的问题》的手册(What Is To Be Done? Burning Questions of Our Movement),并于1902年公开流通。在这本革命手册中,列宁宣称与阶级相关的政治意识只能在经济斗争以外实现。要想让工人阶级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形成一个政党,去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约瑟夫·博伊斯

  1980年,在苏格兰爱丁堡艺术节(The Edinburgh Festival)上,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沿用这个口号,围绕“要有作为”(What Is To Be Done?)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展览、演讲和讨论。在民权运动正火热进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博伊斯通过“要有作为”的口号,提出了对于核能、可替代能源、环境问题、政治参与以及艺术如何介入生活的种种想法,延续了他一贯以来的连通艺术和实际生活的主张。“要有作为”也和博伊斯主张的“Fre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息息相关,打破教育的藩篱、阶级的限制,让人人都能参与到艺术学习中。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延续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列宁所倡导的思想——从群众的内部唤醒他们的自觉意识,让他们行动起来,为自己赋权。“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这是博伊斯的主张。

  同样在七八十年代,博伊斯在理查德·德尔马克(Richard Demarco)的邀请下,登上“马奎斯”帆船,在苏格兰及爱尔兰等地展开艺术航海项目,并在这个过程中吸引大家关注彼时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冲突。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 博伊斯在1970年的爱丁堡艺术节上表演行为艺术作品《苏格兰交响曲》(理查德·德尔马克拍摄)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 1974年,博伊斯将介绍当时爱丁堡艺术节他参展的行为项目《满布森林的山脉》(Forrest Hill)宣传海报帖在这户穷人家的门口;1980年,他再到此处之时海报已破旧不堪了。(卡洛琳·蒂斯德尔拍摄)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 博伊斯在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浩大的堤岸上漫游(卡洛琳·蒂斯德尔拍摄)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 博伊斯在观察爱尔兰岛的植物(卡洛琳·蒂斯德尔拍摄)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 博伊斯在圣蒂库弗(Sandycove)眺望远方,《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离开爱尔兰前曾居住于此。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 博伊斯在纽约费尔德曼皇家美术馆根据自己的艺术航海历程绘制《欧洲之脑》画作在他的壁炉装置上。(卡洛琳·蒂斯德尔拍摄)

  2017年1月15日,展览“须有作为”(What Has To Be Done?)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须有作为”是一项从2013年开始穿越苏格兰西部群岛的航海活动。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作家、收藏家等聚集在一艘名叫“阿文内尔夫人号”(The Lady Avenel)的帆船上,驶过36年前和马奎斯号类似的航线,在为期十天的旅程中,在一个流动的水上密闭空间中探讨何为艺术、何为生活、何为自然、何为社会。从“要有作为”到“须有作为”,策展人克里斯·温赖特(Chris Wainwright)表示,这样的改动试图传达一种紧迫感,提醒人们去了解我们如今面对的比博伊斯时代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

  与这种通过改变措辞和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行动的迫切感一样值得被注意的,是这次展览中流露的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变。在展览的开始,是几张照片,1980年在马奎斯号上的博伊斯和德尔马克以及2013年在阿文内尔夫人号上的德尔马克。同样的群岛,不同的帆船,身边没有了博伊斯陪伴的德尔马克,依然笑得像个小孩。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 德国著名艺术家、艺术航海发起人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右)和好友理查德·德尔马克(Richard Demarco)(左)

  这种路线上的切近性,带着一种仪式感。这是对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博伊斯的纪念,是对博伊斯留下的艺术要持续的介入生活的想法的回应,也是对已经逝去的、日夜流动的时间的礼赞。在不停流动的时间中探寻类似的空间,会发现时间不再是当年的时间,而空间也不复为当时的空间。

博伊斯:等雷起雨落的时候我们再见……

  · 展览“须有作为”展出作品——《水》,田禾,2015

  在时间长河中,苏格兰西部群岛的地形地貌变化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在水中漂浮的水草、游曳的微生物、嬉戏的鱼群,甚至于水温水纹每一天细微的变化,却是极其重要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