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讯 >

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10处革命旧址列入保护

2017-02-20 08:10:03 

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10处革命旧址列入保护

  记者昨日获悉,市政府日前核定并公布了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批文保单位包括6处古建筑和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都是革命旧址。至此,我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92处,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48处、市级133处。

  据悉,这6处古建筑大多为宫庙寺院,既是文物古建,又是革命旧址文物,全都在涵江区。

  位于新县镇的宣德宫是外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也是文物古建筑。始建于明代,清后期重建,至今保留清代建筑风格,保存部分清原构件。

  庄边镇的尚书桥赤石宫是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赤石宫,又名昭灵宫,建筑保存清代风格,是研究莆田地方建筑历史的重要实物。1937年9月达成合作抗日协议,(闽中国共两党)双方商定:闽中抗日义勇军正式点编前先在莆田庄边赤石垵口村集中整训。

  同样在庄边镇的中共闽中特委旧址原是清代的民居。1936年7月下旬,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游击队转移到常太北面广业区的白沙、庄边一带老基点村隐蔽。1936年9月,方子明按照中共闽中特委指示,在庄边镇凤际村宁里自然村的一处民居开辟为新的地下据点,并把活动区域从宁里逐渐扩展到永泰的凉伞山、寨下、旗插安等村。

  在大洋乡的瑶山水头宫是闽中支队粮仓旧址。水头宫又称瑶山祖庙、瑞沟祖庙,始建于宋淳熙五年(1178),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建,主祀忠顺圣王、姚氏夫人,为研究道教文化及清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另一处在大洋乡的是坂洋带雾寺,这个闽中支队司令部疗养所旧址是6处古建里唯一的民国建筑。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的坂洋带雾寺又名大帽寺,地基为明代,曾是闽中反围剿指挥部。1948年,活动在福清、莆田、永泰边区的地下党负责人秘密在大洋带雾寺开展活动,建立据点。

  而在三江口镇的瑶珠堂是叶良运革命活动地。1946年初,时任福建省委游击1纵队队长叶良运,以江口丰美真本堂和鳌山村沃里瑶珠堂为据点开展地下活动,传播革命火种。瑶珠堂是“三一教”涵江主要祠堂书院之一,始建于明后期,清光绪十一年(1885)修,至今保持清代建筑风格,是研究清代建筑的实物资料,也是我市现存为数不多的书院之一。藏书丰富,涉及宗教信仰、儒学、佛学、释学、医学等26门类共183册(本),对研究古代祠堂书院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涵江和荔城区各有一处,秀屿区2处,年代最早为清代,最晚为1949年。

  在大洋乡的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原址为清代祠堂,现翻建为双层水泥楼房,并辟为“闽中革命史迹陈列馆”,是莆田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闽中支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一部分,是中共闽中地委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正规武装队伍。闽中支队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度口小学成立,司令员兼政委黄国璋,副司令员陈亨源,副政委林汝楠。从此,大洋成为闽中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中心。

  荔城区西天尾镇的陈国柱故居建于清初,现存建筑为清末重建,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省级党史教育基地。陈国柱是莆仙党组织的创始人。

  在秀屿区东峤镇的中共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地处珠江村的林氏宗祠。宗祠创建于宋代,康熙复界重建。现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而在东峤镇前沁村的普应亭是东峤盐民学校旧址。前沁盐场是革命时期中共莆田地方组织开展活动的基地。1932年至1933年,中共莆田县委在东峤前沁村普应亭创办前沁盐场盐民学校,苏华也在此任过教。1949年6月,主持中共闽中工委工作的副书记林汝楠派地下党员陈学画到莆田前沁盐场做策反工作,在中共莆田县委的密切配合下,策反工作取得成功,8月19日,莆田盐警大队全体官兵400多人宣布起义,接受莆田游击大队点编,之后,参加进城接管莆田县政府。

  市文管办主任连金焰说,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去年申报。由于去年是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此把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保存完好,具有研究价值的革命旧址列入申报,进行保护。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