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宋元以后并不仅仅强调技术性,更是人文之学,是文人之画,但上世纪中叶教育理念有一种文化虚无主义,失去了文化自信,以至于中国画专业必须以西式美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考查,现在该到了纠偏的时候了。
随着农历新年的结束,一年一度的艺术类专业考试陆续拉开了帷幕,众所周知,艺术创作是多元的,如何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判断?中国的美术学院美术专业应该考什么?中国书画到底怎么教?西式素描色彩教育对于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真的那么无可替代吗?这些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焦点。
而中国画教育中诗词等中国古典文化修养的缺失也是一大问题,似乎是看到了这一系列痼疾,今年中国画教育与往年似乎有点不太一样,《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在采访中发现,在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中国画一”科目的古诗文考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位资深艺术学者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表示,中国画考试中增加古诗词的考核并非新鲜事,早在民国时期的中国书画教育中,诗词古文金石一直是必学必考科目,“因为中国画在宋元以后并不仅仅是单纯强调技术性的,更是人文之学,是文人之画,但上世纪中叶一些教育的错误理念有着一种文化虚无主义,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以至于中国画专业必须以西式美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考查,现在该到了纠偏的时候了,纠偏其实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是一种拔乱反正,这或许只是第一步。”
上世纪中叶,随着苏式美术教育为中国艺术教育借鉴取法,素描、色彩、速写作为绘画基础,成为了绝大多数美术学院的必考科目。其中素描考造型能力,色彩考试考色彩表现能力,速写考察快速造型能力,此三项的考察被认为是考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以至于近几年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画专业招生出现了学生不会拿毛笔的怪事,去年《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与《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曾连发多篇专文对此进行讨论反思。
而中国画教育中诗词等中国古典文化修养的缺失也是一大问题,似乎是看到了这一系列痼疾,今年中国画教育与往处似乎有点不太一样,《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在采访中发现,在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中国画一”科目的古诗文考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一试题要求考生在2.5小时内根据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一诗完成一张主题创作,并以题跋的方式抄录全诗。
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考试试题
诗词为题并非不按“套路”
此项命题因其强调了考生对诗意的理解和书法功力等传统中国画素养,被认为是对传统的复兴。细细分析此诗,“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两联包含了传统山水画的云法、树法、石法和水法,而诗词中又含有南宗山水的湿润气息。
谈及此题,熟悉艺术史的人会联想到宋代徽宗画院摘古人诗句为题,据邓椿《画继》记载:“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又如‘乱山藏古寺’,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
可徽宗希望应试画家所作不但需要切合试题,更要另辟蹊径,构思巧妙,不落俗套,在这样的选拔和教育制度之下,李唐、王希孟等一批画家画史留名。
其实,中国美术学院这次以诗歌入题并非“不按套路”,他们中国画专业的考题历来注重考生对中国传统的理解和笔墨的掌握,对此当代艺术家谷文达回忆自己1970年代末报考中国美院研究生的情形:那是浙美(“国美”旧称)国画系山水专业“文革”后首次招生,因为10年没有招生,且全国只招5名研究生,考生年龄相差很大。当时考的是创作、习作、古文和口试。
而另一位出生于1980年代,21世纪初参加中国美院国画系山水专业考试的年轻艺术家说,他当时的考题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在山中进行水墨写生和铅笔速写,再回到室内考书法和创作。他认为这4部分是对中国山水画所需技法的较为全面的考察。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专业考试现场
翻看国美历年国画系的招生试题,21世纪以来,西方素描和色彩基础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基本处于两者兼顾的状态,尽管其中有几年素描、色彩占了考试的主导,但很快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的艺术规律没有考核到,以至出现了“国画系学生不会拿毛笔”的问题,导致整体艺术水平的下降,而后,中国画的传统考核又回到了考题之中。
一位资深艺术学者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表示,中国画考试中增加古诗词的考核并非新鲜事,早在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中,诗词古文金石一直是必学必考科目,“因为中国画在宋元以后并不仅仅是单纯强调技术性的,更是人文之学,是文人之画,但上世纪中叶一些教育的错误理念有着一种文化虚无主义,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以至于中国画专业必须以西式美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考查,现在该到了纠偏的时候了,纠偏其实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这或许只是第一步。”
对于近年来考题的变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当今正处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西方绘画理念正在中国画领域‘大行其道’。目前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画的‘创新’就是要‘中西结合’的共识,并且各类实用美术(如设计、影视、动漫等)也处于西方元素占主流和领导地位的现状。因此,大多数国内美术院校在国画专业上的招生出题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似乎也‘合情合理’,中国画专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如今,纯国画的考生生源少之又少,高等艺术院校中大量的中国画教师的素描、色彩、造型等能力要强于其书法、传统绘画的功力。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西化’的招考与教学模式。然而,近两年来时风有所“转向”,比如诗词、成语等中国文化大热,书法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大量普及。在传统文化精神不断地深入地影响整个社会之时,我们的国画专业似乎也感应到这一变化,并从招考上率先反映了出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