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哲学 >

【彭时代】学术奢靡之风更不能放过

2017-01-23 10:55:45 
 

奢靡之事,古已有之,如“酒池肉林”、“石崇斗富”等,史不绝书。从中也不难得知:奢靡于己则身败名裂,于国则国家破亡。历来官场都是奢靡之风滋生蔓延的“重灾区”,究其原因,是因为官员面临的权势和金钱诱惑最大也最多,但奢靡之风绝非官场专有,以清贫自守著称的学术殿堂也可能沾染这种不良风气。

  学术奢靡之风与一般的奢靡之风相比,具有较为独特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学术研讨会办得越来越多,却越来越滥;学术会场布置得越来越豪华,而有意义、有价值的学术议题却越来越少;学术著作封面越来越鲜亮惊艳,内容却越来越拼凑注水;学术评论很多,却充斥着恭维逢迎、空发议论、敷衍成篇、晦涩难懂;还有少数学术机构和高校不惜花重金邀请政府高官、社会名流、学术权威、娱乐明星作为特聘教授,装点门面,以壮声势,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一些学术官员为申报课题、奖项、职称、研究基地,不惜耗费公共资源打通关节,谋得事后利益均沾;甚至部分名校教授、博导抄袭论文,剽窃他人成果据为己有;也有少数学者作风不检点,道德败坏、生活糜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学术奢靡是“四风”的衍生物,带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特征,其间并不乏商品利益的驱动。首先是虚荣炫耀等功利思想作祟。学者大都有立德、立功、立言的追求,这本正常,但是有的学者却超过了这个“度”,嫉妒他人日子过得滋润、潇洒,于是也不甘寂寞和清苦,企图通过非正当途径过上奢华的生活,甚至追求骄奢淫逸,以满足自己“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其次是世界观、人生观出现了偏差。有些学者登上事业的顶峰,难免自我膨胀,衣食无忧以后便奉行起享乐主义,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和感官刺激。再次,学术垄断、学风浮躁也与学术奢靡之风息息相关。学术的精神本是独立自由探求真理,保持不沾染世俗名利的超然境界。然而当今的学术界,极少数所谓的学术权威、学术官员恣意妄为、自以为是、专横独断、好大喜功,垄断着学术话语权,其背后牵连着丰厚的利益,为学术奢靡之风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做学问本身要甘于坐冷板凳,这决定了做学问是与奢靡之风格格不入的,甚至是对立的。反对学术奢靡之风,不仅关乎学风,更关乎社会风尚和民族精神,关乎社会公平正义。

  反对学术奢靡之风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学术奢靡之风与群众路线的精神是水火不容的。学术奢靡的后果是腐蚀学术体制,侵蚀学者肌体,也必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会使学者自毁良好形象,丧失民心,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在学术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必要。

  反对学术奢靡之风要加强学术自律。许多落马的学者都是因为放松了对自我的坚持、对自我的约束,随波逐流,丧失了道德理智。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是站在象牙塔制高点的人,众人仰视,是很多人崇拜的对象,特别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所以,这些人首先要做好道德表率,拒绝奢靡腐败,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反躬自省,查找自己是否沾染了“四风”。

  反对学术奢靡之风要加强学术监督。学术奢靡往往披着学术的外衣,有一定的迷惑性,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杜绝学术奢靡之风要划清学术奢靡行为的界限,建立健全的学术道德规范,明确学者的社会责任,同时还要加大学术监督检查力度,使学术奢靡之风无藏身之地。

  反对学术奢靡之风要深化学术体制改革。学术奢靡之风的一个重要主体是学术官员、学术带头人。有鉴于此,必须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纪律,严格执行学术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特别是要健全学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把学术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学术研究是一项神圣的事业。真正的学者应具有高尚情怀和社会良心,内心深处有一把标尺,时时衡量自己的行为,也丈量着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学者们应该恪守学者本分,保持学者本色,发挥学者天职,反对学术奢靡之风,多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出好的学术成果,传播正能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