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类信息量越来越大,知识越来越丰富,前人之思不可能全盘接受,需要鉴别,需要挑剔,更需要去粗取精之后的融会出新。可见批判是学术发展与创新的需要,不批判,就无法推动学术的发展与创新。
时下的学术成果可谓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终归有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引起了越来越多有良知学者的注意。究其原因,则在缺少原创,而原创不多,则在缺少批判。批判缺席,学术则难以进步,学人则难以成长。
何为批判?所谓批判,即立于更高、更新或更全的角度对知识和思想予以甄别与审视、分析与解剖,以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行为,多指对思想观点进行分析和扬弃,指正匡谬,重在讲理。批判的充要条件是思想、人格与精神独立。“批判”二字并非仅限于传统所指的贬义,它本属中性,既褒又贬,含有二义:一是判断是非对错;二是分析并否定错误的思想或言行。
为何提倡批判?书、文中的思想可能有偏或过时,观点可能不确或不全,所用方法可能不当或有误,所以读者不能照单全收,有必要重新审视,匡谬正俗,扬长避短;更应从中生发,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这便是批判不可或缺的理据。
人类信息量越来越大,知识越来越丰富,前人之思不可能全盘接受,需要鉴别,需要挑剔,更需要去粗取精之后的融会出新。可见批判是学术发展与创新的需要,不批判,就无法推动学术的发展与创新。
何人可批?善于批判者,一般都人格独立,真诚自信,勤于思考,思想开放,不迷权威,敬重他人。
学术批判时常背负恶名:褒者常被斥为吹捧,贬者常被视为棒击。结果,真正的学术批判不多见,师生间的批判更是罕见。学生批判先生并非不尊师,恰恰相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先生学术思想的批判是最神圣的尊重。
学术批判老少皆宜。批判应是年少者爱用或常用之器。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有朝气,无成见,最容易发现问题,最容易提出问题;人到中年,知识与经验相对丰富,也能占有更多的相关资料,充分了解所批的对象,批判更是其思想真正独立的必经之路。严肃、深刻、有建设性的批判可助其成为真正独立的学人!批判是年长者善用之器。科学研究,尤其是人文社科研究,比的是年龄,年岁越长,越能全面地掌握信息,越能高屋建瓴地分出良莠新旧,看出新的方向,就越有资格去评去论,越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批判?学会批与挨批本是常识,却非人人懂得。要敢于直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善于直言,批与被批,以理服人;要容得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批判思维以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般性思维为基础,继而突显自家特色:不轻信、不盲从、不屈服、不武断、不虚骄、不保守,整个批判过程是对所见所闻作出理性判断的系列思考,理性判断就要对所见所闻理解、分析和评论。概言之,批判一般分为审、批、判、断四步,每次批判或用其一,或组合运用。审,指查核正确妥当与否:在了解对象之后抓住核心内容,对知识和意见持怀疑,判断观点准确与否,证据可靠与否,等等。批,指系统分析优缺点:宏观上俯察论述逻辑的一致性,多角度综览观点的全面性,微观上细察所有材料的适用性,等等。判,指辨别评定优劣:根据上述分析定出研究成果的水平高低,评定选题或成果的价值大小,确立成果的意义大小,态度鲜明,判定明确。断,指判断作出结论:对所分析的对象作出判断,写下评语,用肯定或否定的语句陈述出来,亮出思想之剑,既为过往定高下,又为未来明方向。
批判何用?批判不可缺席!批评如财富,不妨多藏;批判如幸福,不妨多求。学术研究只有批判,浸于感性,却又步出感性,才可盛开理性之花。
读人书文,若能添加批判,则可增己识见。批者既不全面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则能促进学术发展。被批者若能善待批判,则学途顺畅;若惧怕批判,则荆棘丛生。不妨笑对批判!只有弱者才把批判视若嘲讽,愤然处之,恶言相向;只有强者才把批判视若清风,坦然迎之,从善如流。不因尖锐的批判而生气,真话总是不对胃口,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师生互批,亦师亦友,有利于教学相长;同仁相批,如切如磋,可营造学术气场,可成为构文的门径、著述的例解、立论的借鉴。批判见微知著,宏微兼顾,可深化学术研究;智慧地批判有助于完成学术的构建与原创,批判性思维的护养是学术训练的必经之路,磨砺方法催生选题是学者成熟的终生阶梯。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