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劳动,原创更是不易。大家都反复说,真正的原创成果不在于数量,而现在流行的学术评价往往是追求数量,这违背学术原创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觉得学术原创是不能“催生”的。与其讨论怎样催生更多的原创成果,不如思考怎样改变目前存在的不利于产生原创成果的条件或是风气。
第一,我们应该努力减少,或者是逐步废止目前流行的数量统计式的学术评价机制。目前评价学术成果,数量统计似乎是非常重要的,它和职称评定、学校的考核乃至奖酬金都息息相关,在这种风气下要谈原创谈何容易!要逐步改变学术成果“短频快”的不良社会风气。
第二,要改变目前流行的以课题申报的形式分配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研究一个课题,在选题之初是很难预料到底能达到多大的原创程度,而现在的机制往往在课题还没动手之前,就要求说出将来这个成果的创新性有多大,这种机制造成很多的学者将注意力只放在申报课题上。
第三,评价学术优劣的工作只能由学术共同体来承担,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法胜任这项工作。换句话说,我认为在学术评价中绝对不能“外行领导内行”,更不能由外行评审内行。我说的外行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和学术界无关的行政力量,在整个学术评价体系中间,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做的工作只有两个:提供资源和提供服务;二就是非本学科的,我倾向于把评审限定在二级学科领域。现代学术知识总量巨大,分工越来越细,当代已经不可能有百科式的学者。这样一来,在各项学术评价的工作中间或者体系中间,表面上看是专家、大家参加评价,但如果不是本学科专家做评价,实际上还是一个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评不熟悉的东西,很难说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某一个成果的真正价值,或者准确评价它的原创程度。
(来源:《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3日 13 版)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