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商报》5月21日报道,4月22日,一个“关于取消硕士生导师资格申请”的帖子,把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张江南推到了风口浪尖。由于申请的研究经费为零等原因,张江南被学校停止2012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而作为回应,他发出取消自己硕士生导师资格的申请。在千余字的申请信中,张江南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懑。他痛陈高校科研以课题经费为代表的弊端,对教师施以计件工资式的定量考核,“不但对学术、对教育毫无益处,甚至是扼杀学术、败坏教育的祸根。”
学术研究,无论文、理、工,要搞好,一是需要研究者对所研究的有真正的兴趣,且外界要给研究者一个自由研究的宽松空间。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一般而言,只要研究者有一个能够自由思想的、有一定天赋或才华的头脑,外加必要的图书、资料,假以时日,必定能在自己涉及的领域取得或大或小的学术成果。然而,作为指挥棒的大学考核机制,却硬生生地将大学教师拉向了为非科研本身的目的而科研的不归之路——凡是级别有用的、经费可以的科研课题、项目,就去申请,就去做,反之则无人问津,造成科研异化为急功近利的东西,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科研与学术生态。
更令人惊讶的是,科研课题、项目往往有具体的期限——在几年的规定时间里,必须要么结题,要么延迟结题,要么终止研究,停止发放余下经费,甚至收回已经发出的经费。这样的做法,明显违背科研的基本规律——没有时间的限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研究者自由地去探索。著名德国哲学家康德,用12年的时间才写就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煌煌巨著,要知道,原本只给康德3年时间的出版社,因此也就足足等了他12年。在今天的大学,基本没有一个科研课题、项目,会给研究者这么长的时间去研究。因此,这种规定好研究的结论、研究的时间、研究的指导思想的“工业化”一般的科研,毫无疑问严重戕害着学术自由。
我们应该尽早废除面向大学教师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科研课题、项目、经费,及其相关的考核与晋升制度,让学术自由从科研课题、项目与经费的绑架中获释,还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一片清净空间,让学术回归本源,并杜绝学术中的权力寻租、贪污腐败、圈钱交易等不正常的现象。至于这样做以后怎么对教师进行考核,或者说,如何有效防止大学养懒汉和教师混饭吃,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术代表作制度、同行评议等有效措施来达到目的。
(来源:社会科学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