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社会科学报》接连登载了两篇关于学术危机的评论性文章,一是
当下学术生态环境的极端恶劣,已是有目共睹。可以说,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不亚于一场学术研究的大跃进,这就不难理解作为论文产量第一大国的中国,为何很少产生创造性研究成果了。因为,真正的研究者并不能获得相应的研究资源和条件,相反,几乎成为“空中飞人”的领导、博导们却拥有大量的基金项目,这就是
当然,在这些学术乱象中,相对于寡廉鲜耻的学术腐败,“学者的不自觉”简直就不算是什么缺失了。近几年来,高校中高层领导爆出学术丑闻的事件不绝于耳,但无一例外地悄无声息了。在抄袭、剽窃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先例下,也就毫不奇怪“继往开来”的大有人在了。高校急功近利的评价体制可以说是制造学术腐败的第一推手,而成为吸金大户的学术期刊也对学术风气的败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扭转学术危机,非一人一事之功,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从学者、高校、科研单位、学术期刊,到媒体舆论,等等。其实,大家都明白,最根本的症结还在于体制,还在于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当“教授治校”还只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时,就难以期望对高度集中的权力会有合理的约束,更不敢奢望向来对权力有依附倾向的中国学者,会像“真的猛士”那样,勇敢捍卫学术的操守。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在社会价值失衡的当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应该负起主要的责任,遗憾的是,许多学者,尤其是知名学者,将学术研究当做了敲门砖,把学术界当成了舞台,当成了攫取名利的工具,完全不顾学者的尊严,礼义廉耻丧失殆尽。官员的腐败,败坏的是社会风气;学者的腐败,败坏的是社会良心。当专家学者们的基本道德素养尚且不及普通大众时,不敢想象,他们凭什么来“启蒙”芸芸众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蒋书丽.录入编辑:乾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