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社科研究成果指导实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应用转化方面。推动成果的应用转化是社科研究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社科联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社科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取得的成绩与效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省社科基金和省社科联立项课题1500多项,年资助经费由原来的30万元增加到180多万元。同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逐年增加,累计已400多项,资助经费达3200多万元。逐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特别是张岂之、霍松林、汪应洛、何炼成、石兴邦、朱楚珠、赵馥洁等著名学者,在全国颇具影响,成为我省社科界的优秀代表和宝贵财富。除了历史、考古、文学、哲学、经济学等优势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外,还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并被采纳应用的优秀成果。比如,在“西部大开发总思路”研究中,专家学者提出“西咸经济一体化”的观点,已成为我省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强力推动。大关中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了“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共识。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再比如,2003年,省社科联组织开展 “建设西安现代城市新中心”研究,举办“建设大西安与西安市城市重心北移”论坛,进行反复论证。现在,西安市政府北迁已付诸实施。
除了致力于本省问题研究以外,我省专家学者还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著名人口学家、西安交大
二、社科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社科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自然科学相比,社科类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率仍然很低。就全国而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仅有5%-6%被应用转化,3%的成果形成了产业。这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省社科研究成果在应用转化方面也存在着转化难和难转化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方面,社科研究人员重科研、轻转化现象比较突出,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决策层重视不够。不管是政府部门、政府官员、还是企业管理人员,谈到成果转化,首先考虑的是自然科学类成果的转化推广,国家设立的“成果转化基金”是针对自然科学类项目而把社科类项目排除在外。在经费投入和奖励机制方面社科研究也无法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悬殊很大。
自身特点决定了应用转化难。社科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主要是思想、方法、对策建议等观念形态方面的东西。作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工具,社科研究成果不直接作用于社会生产力,不能直接应用于实践,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与自然科学相比,社科研究成果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潜在性、伴随性、发散性特点,它的应用转化则呈现出软件性、受众不确定性、效果不确定性、转化周期较长、环节较多等等特点,这些自身特点决定了社科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难度较大。
高质量可应用的成果较少。不少成果与现实相脱节,推广应用的价值较低,真正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更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题不准”,二是“闭门造车”,三是“对策缺失”。
缺乏市场激励,转化渠道不畅。一般情况下,社科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要经历四个阶段:“学术交流阶段”,即研究成果的首次发表或出版;“社会认可和接受阶段”,即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深度挖掘和舆论宣传;“决策阶段”,即进入决策层面拍板;“实施阶段”,即实现应用转化。按照这个规律,专家学者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成果转化。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处在转型期,政府、企业对外部思想库的依赖程度还不高,成果转化渠道不够顺畅,还缺乏或缺少转化平台。同时,社科研究与社会、企业、市场之间还没有一个合理合法的利益结合点,缺乏市场激励机制和市场支持。
三、促进社科研究成果转化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认识,加强引导。要教育引导社科工作者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一要超前、二要应用”的社科研究理念,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情绪,深入实际、潜心研究,努力作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思想库、智囊团。职能部门决策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重视任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更要有前瞻性、超前性思考。社科规划部门要发挥导向作用,加强宏观引导,在编制课题指南时增加现实问题的研究项目。
搭建平台,促进结合。实践证明,搭建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层视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近年来,陕西省社科联作为管理方,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从社会需求出发采集设立重点课题,二是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专题研究,三是试行合同管理,促进供需双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增加成果转化几率。作为桥梁纽带,社科联要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建立重大课题立项、招标、签约、评审和奖励制度,完善资金投放方式,实施全程跟踪指导和督促检查,有效整合资源,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社科成果评价机制。把实践价值、创新程度、影响力度以及可应用程度作为衡量研究成果质量的主要标准;二是建立社科研究与市场之间的转化机制。调整产方-卖方-买方关系,使成果的转化正规化、程序化。激励成果走向市场,成为合理合法的有偿研究,为成果的出售、购买创造条件;.三是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专家研究方向,征询意见,及时报送成果要报,拓宽转化渠道;四是建议省政府设立成果应用转化奖。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成果展、成果发布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研究成果,同时加大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提高专家学者知名度,扩大社科研究成果的影响,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来源:陕西日报。录入编辑:乾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