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来取代“行政型管理”呢?有些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教授管理”的方式。我认为这个提法不尽妥当。“学术型管理”是指在高校管理模式中以“学术”为管理出发的基点,一切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个核心展开,通过保障高校的“学术权力”和营造高校的学术氛围,来提高高校的整体学术内涵。
“教授管理”是“学术型管理”的主体组成部分。“教授管理”并不是说大学内部不该有任何干部级别,而是说管理岗和教学岗要严格区分。身处教学岗的教授在人才引进、学术项目财政审批方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有最终决定权。而管理岗主要负责高校行政系统的日常运作,为教学岗提供服务。在作出关系教学质量、学校学风等方面的决定时,要让教学岗的教授作出主要决定。
在“教授管理”方面,香港科技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香港科技大学之所以在短短十几年内迅速发展,与其强调执行“教授管理”的思想有很大关系,该校著名教授李稻葵认为,“一定要贯彻‘教授管理’的思想,而不是让行政人员专权,更不能是政府官员独断”。在内地的大学,人事招聘工作主要是由高校的人事部门负责,教授只在最后一个环节才能参与一下,而在涉及学术的校务治理上,教授本身的参与程度却十分有限。最了解学术优劣之分的人没有发言权,又如何能保证选拔到最优秀的人才呢。
开放人文是“学术型管理”的总体内涵特征。开放人文首先意味着提高管理者和学生的人文内涵。“教授管理”只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型管理”带来的弊端,除了改革管理制度之外,还得改变管理者的内在意识。开放人文为高校管理提供一个整体的人文氛围,可以从精神意识上对“行政型管理”产生制约弱化作用。“学术型管理”意味着高校所有的管理将围绕着建构学校的整体人文内涵展开,而学校整体内涵的提高最关键的就是从人文精神教育入手,这包括提高管理者的人文精神内涵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两方面。
需要强调的是,提倡“学术型管理”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行政型管理在学校中的作用,我们提倡把“学术型管理”的管理模式放到第一位,尊重高校的“学术权力”,防止“行政权力”一手遮天,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忽视行政管理的作用。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是我国发展的基础,而高校是我国人才的后备库,更是决定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力量。必须对目前高校管理模式中不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进行改革,以“学术型管理”代替“行政型管理”,方能为当下社会注入新鲜的活力,为国家在21世纪挺立于世界之林打好基础。(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录入编辑:乾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