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哲学 >

【钟哲 等】网络时代学术研究应恪守科学性

2017-02-23 09:38:14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学术与网络的嫁接,使得学术与大众的距离日益缩小。学术的电子化与网络化,配以发达的检索功能,为学术对话交流提供了更多空间。

与此同时,大量的知识信息进入公共空间,也使得网上学术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难以保证。加上缺乏相应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网络学术的质量与水平参差不齐,给“伪学术”提供了便利,复制、转载等带来的知识产权问题层出不穷。如何保障网络时代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透视了这一问题。

学术网络 沉浮亟须定格

不可否认,中文学术网站正成为网络语境下学术研究的一股力量,与学术博客、学术论坛有很多相似之处,共同为学术研究服务。然而,个人主办的网站或网友自发建立的网站常因管理者精力有限难以为继,而转载和复制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同样成为学术网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曾多次撰文探讨中文学术网站的发展现状和出路。他认为,中文世界个人学术网站的发展,与中国各大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文献服务水平低、电子化水平差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中文网络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差、网络学术资源供给稀缺有关。中文世界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中文世界网络学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关键还在于国家大力投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的网络建设以及光盘电子化数据库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为中国学者提供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源。

深入实践 避免学术扁平化

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材料数据新、研究方法新、理论观点新三方面。网上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的是及时的前沿动态,而为人文社科提供的却是闭门造车的便利。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闭门造车不是研究,网络时代应该更加重视实证调查,第一手资料对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是很重要的。田野调查就是一种从实践出发的研究方法。实践出真知,科学研究要到第一线去,直观地了解社会变迁,进行立体化而不是扁平化的研究。网络信息不能代替直观的感性认识。

网络上充斥的思想水平不高、权威性不足、逻辑理论性不强、文字表达不规范的学术文章,让人们担心学术正走向平质化甚至劣质化。对此,夏学銮强调,互联网并没有主观过错,任何时候都有学术抄袭等行为,只是网络的出现使这一腐败现象加剧蔓延,并带来学术的平质化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待网络带来的改变,从多方面加以规范和约束,促进学术健康发展。

加强规范 保障学术科学性

网络语境下学术的诸多问题,不仅扰乱了学术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山东大学教授黄玉顺认为,建立相应的网络学术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其核心是要处理好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可以设想成立一个全国性、权威性的“中国网络学术规范委员会”之类的组织,负责制定相应的网络学术制度规范。

华大学教授邹广文对此深表赞同。他指出,应该通过立法和规范约束机制的完善,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从文化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并且加强对网络文化的价值引导。(记者:钟哲 实习记者:李慧子 霍文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9期.录入编辑:乾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