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哲学 >

【刘伟】人文社会科学更要有担当和批判

2017-04-27 09:50:38 网络

 

科学精神,特别是自然科学精神的要义在于质疑,在于发现。相对而言,人文社会科学除了具有一股自然科学的特点之外,更要有担当批判人文社会科学有自身的特点,对此,我们需要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地摸索。

■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需要注意思考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文社会科学作为历史的科学,它的科学分析和解释与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向如何统一?我们知道,但凡一门学问,当它有深刻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向作为前提的时候,那么它讨论的问题一定是有立场的。但是作为科学,它往往不能从一定的立场出发,它是要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到一定的证实或者证伪的。这中间该怎么统一?在中国,我们的世界观要有所选择,我们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如何与我们所从事的各个学科的科学的知识体系逻辑结合在一起?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问题,也是很要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人文社会科学作为历史的科学,它的传统与现代怎么统一?对于自然科学来说,过去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它的未来发展之间是自然积累和继承的过程。人类发现了数字,从1到9,之后经历了很漫长的时间又发现了0。这是人类智慧的一大进步,可以逐步地发现和积累,并且过去的积累为现在的新发展提供正能量。但是人文社会科学则不尽然,它有可能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批判。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有优秀的,也有现在所谓“糟粕”的。我们有一句话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理想,但真正做到却很难。像一面镜子里面有污点,我们要去其糟粕,把污点去掉,就意味着打碎这面镜子,而文化不是任人宰割、任人裁剪的,它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传统和现代之间就会有对立。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我们发现其中很多与现代文明、现代化是不一致的。所以,我们要革命,于是就有了西化的浪潮,就有了下东洋、去欧美取经的艰难历程,就有了新文化运动,就有了五四运动。我们现在要重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精粹,来指导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去北京大学发表五四讲话,我特别期待听到他讲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五四精神和现代化精神的要求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和五四精神之间是有距离的,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融合在一起,和五四精神之间是有差别的。怎么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就在那次讲话当中,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些都是人文社会科学所特有的。传统和现代不一定那么自然、那么美妙和谐,它往往带有尖锐的批判,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在研究当中适应和驾驭。

第三个问题,人文社会科学作为历史的科学,它的思想内容和它的表述形式之间怎么统一?我是学经济学的,学术界有一句话叫“一门学问的科学程度很大程度是看数学在其中的应用程度”,数学非常漂亮,表达很精准。从古希腊开始,就觉察到数学是科学的中心,世界是简单的,它的运行规则可以用数学来表达。但是,还有一句话叫“一门学问的死亡程度也是看数学在其中的应用程度”,原因在于当它依赖精美的数学模型去表达的时候,形式上可能很漂亮的时候,它的思想可能越来越苍白。怎么办?特别是对一些应用型的社会科学,伴随数学的应用、大数据等方法和工具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它的挑战性越来越强。我们会发现,有的时候我们提出的可能是一个伪问题,然后我们用非常精美的数学模型证明了这个伪问题确实是一个伪问题。比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人吃饱了不饿”,然后我们发了一万份问卷,做了精美的数学处理,最后我们得出结论“人真的是吃饱了不饿”。

第四个问题,人文社会科学作为历史的科学,它的民族性和它的世界性如何统一?自然科学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可能在应用上有问题,但是在研究上、学习上没有这个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就有这个问题,怎么办?我们立足于国家,解决我们国家的问题,但是在学习过程当中,人类文明是包含各种文明的,我们怎么去处理?现在,我们经常讲要批判地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文明和有益的成果,对此我很赞同。我们不能照搬,但批判和借鉴的前提是学习,是认真地学习,先把人家的东西搞懂、搞明白,你才有资格去批判、去借鉴;不要没有把人家的东西搞懂,只凭“羊群效应”、人云亦云地去批判,那就有盲目性,最后你的批判是没有力量的,借鉴也是不充分的。因此,不要去盲目地迎合,要从我们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实际出发,以解释和处理我们自己问题的成就向世界证明我们自身的强大,以推动国家民族发展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赢得世界的尊重,并真正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引领性贡献。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意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它的科学性和它的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向,它的现代和它的传统,它的思想和它的形式,它的民族性和它的世界性等问题,在自然科学当中或许有,但不是那样地突出,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就很尖锐,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处理好。

■学术之包容、等待之耐心

然而,处理好这些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要强调思想之独立。工科有的时候还要团队、实验室,人文社科有些也需要,但最根本的东西是它的思想性,而这种思想性很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是一种敢于坚持的独立思考。

其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要有学术之包容。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学习中,如果有不同观点,大家相互之间、师生之间、学者之间应互相尊重,更多地给予包容,不要就一时的错对是非,过早地主观地甚至武断地下判断。人文社会科学是历史的科学,它的很多观点正确与否、对错是非,往往不是当代人就能下结论的,真正伟大深邃的思想,真正光彩的东西,其实往往是要经过历史检验、经过实践检验,甚至被历史重新认识和发现的。这样给历史、给后人留有更大的空间,因此,有更大的包容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很要紧的要求。因为后人往往比现在的人更聪明,历史往往比当下更清醒,让历史去判断,让实践去检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最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要有等待的耐心。学术研究要有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和探讨,要受得住寂寞。古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研究就是面对书山、学海,只有一个办法,即只有吃苦和勤奋才能有真正的收获。但是,苦中还有苦,要一步一步地攀登,不断地努力才能真正达到顶点。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都不要紧。王安石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就是指你只要站得高,有志向、有家国情怀、有信仰、有品位、有追求、有科学精神,那么一切主观的、客观的、短期的、长期的困难,不过是过眼浮云,我们总能站到它的上面,取得伟大的成绩。

(原载《北京日报》2016年第20161031期)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