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哲学 >

【李己华】学术期刊评价要用好“两把尺子”

2017-07-20 09:55:38 网络
 

  学术期刊是传承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学术成果在学术期刊上得以传播,是其学术价值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科学的学术评价离不开对学术期刊的计量测评,但数据分析也并非是测评的唯一方法。近年来,一些部门和单位自立标准,把学术期刊人为地划分出等次,诸如按照期刊主办单位划定为“国家级”、“省级”,按照期刊评价研究成果划定为“A级”、“B级”、“C级”等,并以此评价学术成果的含金量。这种“以刊鉴文”的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其原因在于把学术期刊作为传承学术成果的唯一载体、作为检验学术成果价值的唯一标志,把对期刊的数据分析作为测评期刊的唯一方法。如此,难以对学术期刊作出科学、公允的评价。

  尽管“以刊鉴文”屡遭学者诟病,但目前有很多高教、科研、规划、评奖部门仍乐此不疲,纷纷编制本单位评职、考核、结题、奖励的期刊目录,作为评分的依据。笔者认为,扭转这种有失偏颇、弊端较多的现象,关键是要去掉学术期刊头上的“行政化帽子”。依法设立的出版单位,无论由谁主办,无论规模大小,都是平等的,不应用行政级别来评价期刊的质量高低。在此前提下,再用两方面的标准来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一是期刊出版的标准。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术期刊出版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国家也有相关的质量标准。如,学术期刊刊发学术论文、文献的摘要、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等要完备准确;期刊内容、编校、装帧设计、印制质量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等。二是学术创新的标准。只有用这两把尺子衡量,才可以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公允,才能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

  目前,关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已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相继开展,他们都相应地建构了各自的评价体系。这些体系基于不同的视角,或着眼于影响因子,或立足于二次文献,或二者兼顾。应该说,它们各有千秋,对我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质量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文献计量学的评价结果被人为地夸大、扭曲,其中固然有教育、科研、人才考核等体制机制复杂背景和成因,但我们不能就此而责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科研部门以及这一评价方法。对学术期刊进行科学、公允的评价,在方法上应去行政化、去地方化,走计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之路。换句话说,定性分析应成为文献计量分析的重要、必要且有益的补充。那么,如何对学术期刊进行定性分析?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栏目设计的独创性。期刊主编的办刊理念,经过创意策划,最终通过期刊目录的板块即栏目设计得以实现。一本期刊能否形成鲜明特色、彰显独家的学术视域与学术个性,有望打造成学术传播的品牌,新颖独到的栏目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学术期刊摆脱“千刊一面”的窠臼,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尴尬局面,在学刊丛林中脱颖而出,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以与时俱进的学术视野,或可覆盖学术研究的盲区,填补学术成果传播的空白领域;或对学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化平淡为神奇”,使“人人眼中有,家家刊中无”的选题产生学术成果的聚合效应与辐射效应。自2004年以来,教育部曾评选出三批“学报名栏”,其要旨也在于实现高校学报的特色化、专业化。因此,关于学刊的定性分析,应把栏目设计的独创性摆在首位,这是由学术成果的形成机理与学刊的传播规律决定的。

  学术研究的引领性。高品位的学术期刊通过传播富有创造性的学术成果,不仅始终追踪学术前沿,而且还通过“专题研究”、“高端访谈”、“聚焦难点”、“主持人语”等栏目置于学术前沿,引领学术研究发展。由被动筛选走向主动引领,发挥学术研究的旗舰作用,是期刊主编及其编辑团队学术修养、学术造诣与学术睿智的体现,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术期刊的突出贡献。

  指导实践的深入性。所谓“理论之树常青”,既指理论发展的与时俱进性,亦指理论在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所起到的进步作用。尤其是后者,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是学术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学术价值、学术生命力的表征。所谓学术期刊作为传播载体应有“问题意识”,其道理也正在于此。所以,对学术期刊进行定性分析,应测评其在一定的时段内,在学理与对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所发挥的智囊、智库作用,并作出科学评价。

  编校印制的规范性。作为传播载体,学术期刊以理论先导、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为优长。因此,在遵守党的出版方针政策、贯彻实施国家出版法律法规以及出版物质量规范和技术规范上,理所当然地做出表率。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语言文字及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化,将差错率降到最低限度;包括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基金项目、作者简介以及参考文献等在内的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化;模范执行包括年份、刊期、条码以及版权页在内的纸质出版物标准,使之成为期刊精品。在此基础上,还要以独到的装帧设计、精美的印制工艺和富有创意的视角形象,呈现期刊的传播风格。这是期刊定性考量必须关注的又一重要方面。

  文本传播的国际性。学术期刊“走出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本传播的国际性,是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前提和基础,理所当然地应作为评估标准之一。所谓文本传播的国际性,是指办刊人以“走出去”的宏阔视野,在致力打造精品期刊的同时,为文本的国际阅读与检索创造条件,从而不断培养壮大海外受众群体。其内容包括:在传播汉语学术论文的同时,附有符合国际通用语言即英语语言(或者是受众对象所在国语言)规范的英文标题、摘要和参考文献;或者是汉语学术期刊开辟“英文版”;或是打造高品质的汉英双语期刊。在这方面,《学术界》做出了表率,刊社不仅设有英文编辑室,而且每期以64个版页(超出总页码的1/5)刊发与其中文版宗旨、栏目、规范相一致的英语论文。当然,限于条件,并非所有期刊都能做得如此到位,但是,在全球化语境下,为国际阅读与检索创造条件却是最起码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总之,对学术期刊的任何一种评价体系来说,都有其优长,亦有其缺憾之处,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我们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科学态度。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学术交流》杂志学术委员会主任)

 

  【链接】

    关于学术期刊质量管理标准的相关规定(节选)

  新闻出版署(现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995年6月13日发布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对学术期刊的内容、编校、装帧设计、印制质量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例如,第五条规定,社会科学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内容必须符合本刊的办刊宗旨和专业分工范围,在本刊专业分工范围内进行出版活动。

  第六条规定,社会科学期刊所载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及时,稿件选用应积极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有益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第八条规定,社会科学期刊印成品应字体清晰,墨迹浓淡适宜、不浸不透,图幅清洁,线条规范,无倒转,照片层次分明,反差适度;装帧整齐、坚固、美观,无夹、缺、损、折、联、白页等;按期出版,无拖期现象。

第九条规定,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据本质量管理标准对社会科学期刊进行检查、评定和分级,并根据查评结果,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社会科学期刊,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登记的处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