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早在一千余年前的北宋就已有非常成熟的雕版印刷品出现,据悉现存最早的山西刻本是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 年) 绛州宋守真刊印的《佛说北斗七星经》[ 1 ] 。到了金代,山西平阳(今临汾) 遍地书坊,有“家置书楼,人蓄文库”之称,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刻书中心。元代平阳仍然是北方的文化中心之一,刻印了大量的四部书籍,金、元时期的“平水刻”名闻全国,在我国古代刻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明清时期,山西刻书更是得到极大发展,明代山西的晋、代、沈三藩刻印了众多典籍,尤其晋藩因其财力雄厚,晋王多通文博雅,所刻书质量好,部头大,成就居明代诸藩之冠。本文试就现有材料,记述明代晋藩雕刻书籍的史实,论析其刻书的动因和所刊书籍之特色,考订其刊刻时间及刊刻者,以就教于方家。
一
明建国初,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朱家天下”,陆续将其24 子和一个从孙分封至全国各要地为藩王,称作“屏藩王室”,以后又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完整周密的皇室子孙的分封制度,以图江山永保。这些同姓藩王有所谓“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之制,因此他们实际上是一群官高位显、无所事事的大贵族。有明一代,很多藩王修学好古,酷嗜文史,有的还多才多艺,著书不辍,据统计明藩王宗室有著述可考的有93 人,共著书359 种之多。凭借藩王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他们积蓄了众多图籍的同时,还校勘刻行了许多书籍,这在明代诸藩中成为一种时尚。明代藩府刻书可考者,共40 余个,蜀府最先,秦藩、晋藩、周藩、鲁藩、宁藩、郑藩、徽藩、肃藩等,从洪武迄万历,传本不绝。所刻之书莫不精善。这些“藩府本”既多且精,是明代版刻的珍品,也是别代所无的特有现象。
晋藩始建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 ,第一位晋王是明太祖的三子朱木冈,受封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 年) 就藩山西太原府。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 年) 二月薨。此后历经定王朱济火喜、宪王朱美圭、庄王朱钟铉、端王朱知烊、简王朱新土典、敬王朱慎镜、惠王朱慎钅取、穆王朱敏淳等。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560 年) 穆王庶子朱求桂请敕管理府事,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562 年) 袭封王位,是为末代晋王。崇祯末年太原城陷,朱求桂被起义军所执, 不知所终, 晋藩历十一代至此而绝。[ 2 ]
明成祖朱棣以燕王身份起家,得国后为防止自己的故事重演,大力削弱诸藩的行政、军事势力,但尽力满足藩王在经济利益方面的要求。晋藩岁禄一万石,后子孙增多,至正德年间晋府子孙多至160 余人,岁禄亦加至八十七万石[ 2 ] 。晋藩还是明代山西地区最大的大地主,拥有万顷良田。家有余财,资力雄厚,其刻书方能不惜工本费用,讲究纸墨,写缮镂精。晋藩刻书,每种书动辄上百卷,都是宏篇巨帙,如此大规模的雕椠事业,没有雄厚的资财保障,是难以顺利完成的。
明代藩邸王孙袭祖宗余荫,席丰履厚,因靖难之变,为免中央猜忌,无不取韬光养晦之策,以自保。于是下者则声色犬马,上者则右文刻书,形成明代雕椠事业的一大特色。据史载,晋藩诸王大多优游文史,耽于吟哦,又能心向学术,勤于校仇。晋恭王朱木冈温文尔雅,曾学文于明初大儒宋濂,又专事杜环修习书法,以恭慎闻名,尤好聚书雕刻之事。其后历代晋王克承其绪,广采博艹鬼 ,藏蓄弥富。故时人有“明代藏书,周、晋二府”(《茶余客话》) 之说。明以后公私藏书目录,如《天禄琳琅书目》、《善本书室藏书志》等也多记录有晋藩藏书的流风遗绪,流传至今,尚能看到的还有曾经晋府旧藏的宋版《通典》、《西汉会要》、《文苑英华》等等。晋藩藏书、刻书还有专门的室名堂号自署,如晋庄王朱钟铉的“宝贤堂”、端王朱知烊的“志道堂”“养德书院”;简王朱新土典的“虚益堂”等(后来亦有混用,如“宝贤堂”之称在嘉靖后期仍有沿用,这也是造成后代著录晋藩刻书成书年代容易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存晋府藏书多钤有“晋国奎章”、“道济书府”、“敬德堂图书印”、“敬德堂章”、“子子孙孙永宝用”、“晋府书画之印”、“清和珍玩”、“乾坤清气”等印记。丰富的藏书成为晋藩大肆校刻、翻雕前代典籍的基础,其所刻书底本大多是朝廷赐予的宋元旧椠,尤可见藏书之珍贵,刻本之价值。
二
十一代晋王中以晋庄王朱钟铉、端王朱知烊、简王朱新土典刻书最多,且多集中在明嘉靖、万历年间,故后人评价明代藩府刻书时曾言:“ ??雕凿之业,远轶前朝,今可溯者殆十数家,蜀府最先。??,此成化以前藩邸之概略也。嘉靖以下,晋府最著,淹雅奕世,载美光启前业。其所署有宝贤堂、志道堂、虚益堂、养德书院诸称,循名可观其实。其所刊有《文选注》、《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初学记》诸书,浩翰卷帙,为诸藩之冠。”[3 ]
晋藩刻书共有十数种之多,除《宝贤堂集古法帖》为书法集粹外,大多是历代文学作品总集或选集,所以后世总结晋藩善刻文集,刻印文集为其一大特色。这些刻书版心上多有晋府“宝贤堂”、“志道堂”、“虚益堂”、“养德书院”诸堂号标记,在前序后跋以及每卷后亦多有这些堂府“校正重刊”的字样。晋藩刻书,还延请名士校仇,错讹较少,如《唐文粹》、《宋文鉴》、《初学记》诸书,当时就已是“远近宝之”,被清朝人视为善本。
明人刻书,大多喜好自行窜改,为后人诟病,而晋藩刻书因为多是以内府所赐宋、元刻本做为底本翻雕而成,无明人窜改之恶习,当时便被誉为“佳刻”,其书式多存古意,尤足发思古之幽情!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晋藩刻书往往被后世书贾撕去序跋,充作宋、元本来出售。因晋蕃府库富裕,不惜工本,所刻之书全部纸墨上乘,刷印装背,极为考究,且大都大字宽行,书品上佳,蓝绫包背装,不逊明代的内府本。
三
明人周弘祖《古今书刻》最早列出了益、德等十余藩的刻书目录(但未包括晋藩) ,开研究记录明代藩府刻书之先,然其书目去完备甚远;清末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也列举了秦、周、晋等20 家藩府的刻书56 种,只是仍嫌过简。今人述及明藩刻书较详者,先有台湾昌彼得先生的“明藩刻书考”,稍后有张秀民先生的《中国印刷史》“明代藩府本”一节。经较比可知,张著所列晋藩刻书与昌文完全相同。现据明清以来公私藏书目录及题跋校记等,对照现有各大图书馆收藏目录,详列“晋藩刻书年表”如下:
(梁) 萧统选、(唐) 李善注《文选》六十卷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