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鲁光文集》,收录了著名作家、画家鲁光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中有获全国报告文学奖的《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获长篇散文奖的《世纪之战》,获冰心散文奖的《近墨者黑》等作品。文集还收录了鲁光创作的传记文学作品《打开珠峰的“北大门”》《东方的凡高——崔子范传》《羽坛名将的主旋律》等。
鲁光自称是“低产作家”。对于一位非专业作家来说,这350万字的七卷本文集,实属难得,是他爬了大半辈子格子来之不易的文学作品集。他自喻是一头牛,勤奋又个性十足的牛,一生耕耘着自己的一方文学园地。对于文学创作,他的写作经验有四勤:眼勤、腿勤、脑勤、笔勤。厚厚的文集,就是这“四勤”的成果。纵览文集,无论纪实文学,还是散文,高扬的都是爱国主义主旋律,记述了体育界、文化界人士的拼搏奋发精神,其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真实、真情。
鲁光是记者出身,最懂得真实的重要。他认为,真实是文章的生命,真情是文章的灵魂。他写中国登山队征服珠穆朗玛峰,写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写中国女排敲开世界冠军大门,写原国家体委的历届领导,他也写了体育馆路的变化。他真实生动地记录着中国体育界的曲折与辉煌,他的文集,堪称半个世纪中国体育史的生动记录。
为了这真实,他远赴西藏,在珠峰大本营与登山队共同生活;他深交乒乓球名将和众多体育界人物;他深入郴州女排训练基地探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他的一篇篇杰作由此而诞生。在原国家体委工作的几十年,他与历届领导都以诚相待。时至今日,他与许多交往过的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这些真实,无一不是他生命的写照。
创作《踏上地球之巅》时,为了弄清通往珠穆朗玛峰峰顶最后几十米路程的情况,他找了九位登顶的队员采访。由于高山缺氧,登顶者当时大多处于昏昏然状态,几乎一个人一种说法。他只好将每个人提供的线路做对比,理出比较一致的说法,然后再一个人一个人地去核对,直到多数人取得共识,才写进书里。中国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审读文稿时,不禁赞叹:“这段路程,你弄得比我们自己还清楚。”
鲁光又是一位作家。他以“文学即人学”为理念,写人,写人的真性情,而且他擅于捕捉细节去表现人及人的内心世界。综观文集,他主要是写了两类人物:一是体育界的运动员和干部;一是文化艺术界的人物。笔触所及,从国家领导人到运动员、书画家,共有数百人之多。
他写人物,不以成败论英雄,注重细节描写,有血有肉,简约生动。写赛事,省略竞技过程,突出人物在拼搏中的精神境界。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世界冠军,抑或是有名望的大书画家,都是生动鲜活的。如写女排主将张蓉芳,因队里有郎平和孙晋芳,为了顾全大局,到了即将退役尚未得过“全国十佳运动员”。鲁光著文《投她一票》,为她拉选票。李宁是多次体操世界冠军,但在汉城奥运会时却因成绩不佳遭到舆论谴责,鲁光发表了《你理解李宁吗》,为他鸣不平,为他说公道话。这显示了一个记者、作家的职业道德,他的心里自有一杆“公平秤”。
书画界人物,如齐白石大师,伯乐徐悲鸿,好武豪气的李苦禅,为人为艺严谨的李可染,文集中都有出神入化的精彩描述。李苦禅大师83岁时,竟然与他品酒侃聊人生;他的恩师崔子范毫无保留地将绘画的奥秘传授给他。这些惟妙惟肖的细节,朋友之间的真情,构成了文集的灵魂。
鲁光不是专业作家,文学创作都是业余的,是繁忙工作之余的产物,写作的艰难可想而知。写作《中国姑娘》7万多字,他自己规定一天写3000多字,晚上写不完,就凌晨写,天天写,一连写了一个多月才定稿。创作《中国男子汉》,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闻鸡即起。为创作《东方的凡高——崔子范传》,他苦读了大量有关绘画史、艺术史的专著,拜师学艺,积累数年,终成名作。为了《近墨者黑》这部艺术专著,他经常抽空观看书画名家挥毫,与他们聊天谈艺,积跬步以至千里。
鲁光前半生当记者,做作家,以写作为生。后半生,他又钟情书画,沉醉丹青。他说过:“文学是一个苦海,绘画也是一个苦海,从写作移情丹青,是从一个苦海跳进另一个苦海。”但他苦中作乐,快乐地在苦海中遨游。为了画出自己心中的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看见牛,他都会走不动路,痴痴看上很久;学习简笔写意牛过程中,他不知废了多少纸,直到画出了几个自己比较满意的造型;为了画出更现代的蜡烛,他借用一个裱画店,倒腾三天,终于如愿以偿。
鲁光已年届八十又二,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未曾停步,又写又画,写累了就画,画累了又写。他说,自己找事做,自己找快乐。
鲁光记录了当代体育的跌宕和兴盛、当代文坛趣闻轶事、当代书画艺术名家的生活。他的真实、真情贯穿于这些记录中,留存在《鲁光文集》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