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块墓碑,不如建一个书房”,这是草婴生前的心愿,也是其文学精神的传承。这位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大家和家人一直希望建立一间“草婴书房”,不仅可以存放草婴毕生收藏的书籍、工具书、还可以经常举办各种思想、学术交流的沙龙活动。
3月23日,又是一年梧桐新叶方生,在草婴生日前一天,在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幕当天,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草婴书房和夏衍旧居正式向公众开放。
夏衍半身像
草婴书房里的草婴半身铜像
生于1923年的草婴是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曾耗时10年以一己之力译完《托尔斯泰全集》。
草婴书房里,以“人道主义启蒙”“中俄之桥”“翻译之道”三部分为主题,将草婴翻译过的原版书籍、手稿原件、书房场景等向公众展示。
草婴书房
“这里还原了我爸爸翻译的场景,是他书房原来的样子。这些书、字典、照片,在家里就是这样放的。”书房里的布置都是草婴生前的老物件,每一件草婴(原名盛峻峰)的女儿盛姗姗都印在心里。草婴的书房不大,只有25平方米左右,他在这些相伴日久的书籍中工作、生活,直到人生尽头。一套已经翻到破破烂烂的书,是《托尔斯泰全集》。从1978年至1998年,用20年时间,他翻着这套书系统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全部小说作品,包括3个长篇、60多个中短篇和自传体小说,共400余万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翻译俄国文学介绍给中国读者,他的愿望就是把俄国文学尤其是托尔斯泰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传递给中国读者,使大家能感受到这个伟大作家的思想和精神。”草婴从1942年开始翻译俄罗斯文学,除了翻译托尔斯泰全集,他还是国内第一位翻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的人。盛姗姗说,父亲一直认为肖洛霍夫继承了托尔斯泰衣钵,是一个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
3月24日是草婴的生日,选在这个纪念日前开幕,草婴书房实现了作家生前的心愿。草婴,就是比小草还小的婴儿,他为自己取的笔名含义微小,但微小的小草又充满坚韧,“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他是一颗小草,但从不屈服。像水和瀑布一样,源源不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书房开幕,我们希望读者能继续阅读这些伟大作家的作品,吸取营养滋润我们自己 提高我们的情感。”盛姗姗说。
同在乌鲁木齐南路178号的夏衍旧居是一座建于1932年的英式风格三层小洋房。夏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著名戏剧家,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电影剧本《春蚕》《祝福》《林家铺子》都是他的作品,1949年至1955年间,他曾在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居住。
夏衍旧居外观
夏衍旧居目前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这所宅邸为3层砖木结构,深棕色的装饰木架、简洁几何装饰的腰线元素都体现了英式建筑风格,入口尖券门洞、绿色釉面漏窗、高耸的烟囱则是西班牙风格元素。
夏衍及其家人在此居住生活的时光也成为了这栋建筑最重要的历史片段和人文积淀。在修缮中尽可能地保留了建筑原貌。屋内的地板、木质楼梯、西式壁炉等,都是原物。庭院里一棵60多年树龄的参天大树是夏衍儿子在此居住期间所植。屋内陈列的家具摆设,有些是家属捐赠的夏衍当年使用过的旧物,有些则是策展方根据他的习惯从网上二手平台、旧书市场淘来。
开放后的夏衍旧居展示与梳理了夏衍在上海的足迹,以其具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特质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回顾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革命工作;筹建左联,创刊《救亡日报》,参与隐蔽战线工作;翻译《妇女与社会主义》《母亲》等著作;创办左翼剧社,创作话剧《上海屋檐下》、电影《风云儿女》,筹办《光明》刊物,发表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历程,并还原夏衍居住时期的卧室等空间,为公众开启了一扇了解夏衍人生经历、艺术追求、精神世界和生活面貌的门扉。
草婴书房和夏衍旧居位处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名人故居林立,尤以草婴书房、夏衍旧居、柯灵故居、巴金故居为代表的文学魅力为盛。当天,徐汇区还在此发布《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一书。这本书收录了衡复风貌区内138幢优秀建筑,不仅重新为这些“万国居住建筑博览群”写影留档,更深度解析老建筑的前世今生、传承其中的名人轶事和文化风流。书中的每一幢建筑都附有二维码,通过扫码,公众可自书页上的图文一跃进入更丰富的多媒体体验之中,且保证了内容的常更常新,让“建筑可阅读”的体验更丰富、更愉悦、更易读。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