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在上海文艺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是继去年6月,习总书记给新近入党的84岁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之后,再一次对全国文化艺术界发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号召,令上海文艺界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昨天上午,上海文艺界学习“两会”精神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如何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创作出满足人民大众需求的精品力作,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立传,成为文艺家们热议的话题。
将创作根植优秀传统文化
“近几年来,电视文艺呈现出新格局、新气象,走出了纯娱乐真人秀一窝蜂的乱象。”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视协副主席曹可凡提到他熟悉的电视领域,“两会结束后,我参与了大型扶贫节目《我们在行动》录制,一同参加的还有几位在年轻人中很有号召力的青年演员。只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描绘好最可爱的人。”曹可凡说,文艺工作者要将创作根植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万千普通人的生活,讲好中国故事,跟上时代步伐,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创新传播手段,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传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不重复别人、不模仿自己,追求真善美,这是美影人一直以来的精神。”上海影协副主席、动画导演速达说,要创作出深入人心、广为流传的优秀中国动画,就要坚持中国学派和高品质的要求,探索二维、三维、水墨、剪纸动画多品种发展,彰显文化自信和品牌影响力。
红色基因是昂扬的旋律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协副主席魏松对总书记提到的“红色基因”尤为感触。“红色基因也是上海文化的基因。文艺作品要接地气,反映真实生活,红色基因一定是昂扬的旋律。”继歌剧《晨钟》之后,今年,上海歌剧院还将继续排演以《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为主角的歌剧《田汉》,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
两会结束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剧协副主席茅善玉立即重新投入到原创沪剧《敦煌女儿》的修改中。她说,总书记对文艺界的要求和期许一以贯之,那就是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描绘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解决好“为谁创作”这个根本问题。“《敦煌女儿》里有个唱段‘守望理想’,首演之后立刻传开了,好多戏迷告诉我,觉得这个唱段不仅好听,而且很振奋,有正能量。这是我从未听过的评价,百姓对正能量的渴求正是文艺工作者的方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作品,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人民是创作的主体,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美术工作者要眼睛向下,作品向上,走出画室,走进生活。生活有温度,作品才有厚度和深度。”上海美协主席郑辛遥从自己坚持27年的漫画专栏有感而发地表示,鲜活生动有趣的题材永远从生活中来,唯需创作者做个有心人,用平常心画不平常的画,画出人人心中有、他人笔下无的作品。
全情投入创作献礼人民
聚焦创作,增强”四力”,上海文联党组书记尤存说,“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笔下自会有乾坤”。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文艺工作者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创作,讴歌人民,讴歌时代。
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介绍,曲协推出的曲艺党课今年将走进更多高校。上海民协主席李守白提到今年开春民协接到的一项新任务,为《中华民族文化大系》创作56个民族故事的封面剪纸,“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表现出民族故事的特色和海派剪纸的特点,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这是内容和形式最好的结合。”
作为新文艺工作者的代表,上海徐俊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徐俊带来了一系列新剧目的新进展。去年4月首演的原创音乐剧《白蛇》最近成功与美国休斯敦剧院达成合作,即将“走出去”;5月首演的话剧《漫长的告别》将重现上世纪80年代的昂扬气质,感召当下年轻一代;筹备多年的大型音乐剧《赵氏孤儿》将与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首度合作,在全球语境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还将推出音乐剧《可可西里》,今年7月主创团队就将赴三江源考察采风。”
在徐俊看来,时代、人民、现实、明德,是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四个关键词。作为戏剧人,要以原创戏剧作品为核心,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寻求源头,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汲取养料,在向上、向善、向美的追求中锻造精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