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篇小说发表到现在已经18年了。18年里,作为一个并不勤奋的作家,我仍然在坚持我的纯文学道路。我感激小说,感激我曾写下的那些文字,它们是我最隐秘的力量,让我面对这个世界时,能够保持一颗骄傲的心。”近日,文坛“河北四侠”之一的张楚做客省图书馆冀图讲坛,与文学爱好者分享了自己如何从一个爱读书的少年到一名作家的成长之路。
“我2001年才发表第一篇小说,但是在此之前我已经默默地写了很多年。”张楚谈道,他的文学启蒙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飞狐外传》……武侠故事激发了他对世界的想象。上了高中则开始动笔模仿金庸、古龙写武侠小说,高考结束后模仿王小波和林白写青春小说。上大学时,尽管读的是财会专业,但埋在张楚心中的文学种子仍在生长。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苏童、余华、孙甘露、吕新,再到托尔斯泰、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张楚把时间都用来阅读文学作品和写作。“那时还没有使用电脑,都是手写稿件,写完之后先去复印5份,然后每隔3个月投一家文学刊物。我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或者说,对自己的写作还是有信心的,没有半途而废。这个过程其实是个痛苦而甜蜜的过程,在煎熬中你会慢慢变得强大。”
1997年大学毕业后,张楚回到唐山滦南县成为一名国税局干部。白天,他是税务员张楚;夜晚,他是写小说的张楚。2001年,《山花》发表了张楚第一篇小说《火车的掌纹》;2003年,《收获》和《人民文学》分别刊登了他的《曲别针》和《草莓冰山》;2004年,他的短篇小说《长发》获得“人民文学奖”,《樱桃记》获得“大红鹰文学奖”……历经多年积累与磨炼,张楚的文学之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2014年,他创作的《良宵》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文学奖就像漫漫写作征途中突然亮起的灯火,让我内心涌动着温暖与感动”。
张楚的小说多以自己生活的小镇倴城为背景,但他从不把这里当作一个小城镇,而是当作一个大世界。他笔下的人物三教九流,知识分子、农民、公务员、学生、无业游民……每一个人物都鲜活有力,这些人物在看似不经意地铺排中,讲述着小城巷陌间的传奇。张楚平视着他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焦虑,充满悲悯和宽容,并在刹那间让读者为之感动。张楚坦言,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有原型,他们都来源于身边人。“我在县城生活了近40年,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条河流和街道、每一栋新起的楼房、每一家新开的店铺,我都会留意到,它们就像是我的亲人,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让我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人情的冷暖。在这里,我也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是我的朋友,我的日常生活就是跟这些朋友一起度过的,我熟悉他们的生活境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当我书写他们的故事时,有种天然的自信。我所熟知的这些人,虽然都是普通人,但是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处世逻辑,套用福克纳的话讲,如果能将邮票大小的地方写透,能把这些貌似简单的人的荣誉、自尊、怜悯、公正、勇气与爱写出来,难道不是某种逻辑上的自我成全吗?”
张楚认为,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写小说。“那些文字,曾经安谧地照亮了我的无数个黑夜。无数个黑夜里,我坐在电脑前,把俗世生活的种种情感,用我自己的思维方式编织成并不精致的小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拉拉杂杂地写了几个中篇和几十个短篇,它们镶嵌在我的生命中,让我觉得,我的生命并没有因为喧嚣的华丽而失却朴素的美好。”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